2.傅比興:傅:《詩經》對後世文學最大的藝術影響就是傅比興的表現。“傅,敷事而直說”,即陳述敘事的意義,實質上是直接描述、直接抒發感情和直接描寫;比較:“和別人比較,把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東西比較”,這是壹種比喻的手法。興:“興,先說別的事引起詞的傳唱”,引用別的自然現象引起感情的傳唱,有的甚至能起到比較的作用。
3.四言詩:漢代教齊、魯、韓、毛四言詩。《呂氏傳》是魯人沈沛傳下來的,《韓石傳》是燕人韓嬰傳下來的,《齊氏傳》是齊人袁谷生傳下來的。三家詩派是現代詩學,與文人並立,魏晉以來失傳。石矛是由毛恒和毛蚶傳播的。雖然比《三首詩》出版晚,但它有學史,由學大師鄭玄執筆,流傳至今。
4.笙詩:又稱“六笙詩”,指《詩經·瀟雅》中的《南朔》、《柏華》、《舒華》、《幽耕》、《崇秋》、《幽異》等六首詩,字數較多。據《儀禮》記載,這六首詩都是用笙演奏的,故名笙詩。
5.春秋筆法:原指《春秋》作者的筆法,表達尊王排外的思想傾向,以“含褒含貶”二字正名分。春秋時期的文風簡練、委婉含蓄,用詞準確、平實,顯示了修辭學的發展,對後世散文寫作影響很大。但其“敬諱親諱”的嚴格傾向也產生了負面效應。
7.《國語》:是按國家記載的史書,分別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的歷史事件。這本書寫於戰國初年。它是戰國初期的人根據各國的史料,以背單詞為主編的。書中記載的史實從春秋時期的周穆王到魯悼公,包括各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活動。他的思想傾向於儒家。這本書既尊重儀式,也尊重道德;尊重上帝,重視人民。
8.《左傳》:左傳是先秦時期的壹部歷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左丘明所作,編年史始於路引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此外,還附有漢、魏、趙在四年至十四年間滅芷氏的史實。書中生動地反映了這壹時期偉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革,再現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諸侯、大夫等各種人物的活動。有很高的敘事技巧。
9.《莊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中道家的重要著作。現存作品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壹般認為,內章是莊子自己寫的,外章和雜文中的壹些作品是他的弟子和後來的學者寫的。《莊子》寓言豐富,想象奇幻,文筆恣意,文學成就很高。
10,楚辭:戰國末期楚國出現了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新詩風。它突破了《詩經》中的四字句式,以六句、五句為基本句式,形式自由,句式多變,表現力極強。它“寫楚語,寫楚音,記楚地,記楚名物”,表現了楚地的民俗風情,吸收了許多美麗的楚地神話傳說,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調。此外,它還指以屈原為首的壹批作家的詩集名稱。
11、九歌:屈原在楚民間祭祀歌的基礎上編撰的壹組抒情詩,包括《太乙皇帝》、《董軍皇帝》、《雲中王》等十壹部作品。它保留了民歌原有的精神魅力,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語言清新優美,感情深厚。
12,九章:作者為屈原,是楚辭中描寫屈原生平經歷和經歷的壹組抒情詩,有詠、佘江、哀喪、思思、、思、、元、橘頌、思。藝術上主要采用直接敘述和重復描寫,表達的感情更加直接奔放。言情略遜於離騷。
13,宋玉:他是繼屈原之後最重要的楚辭作家。宋玉作品的書名是有爭議的,如《九邊》、《鳳賦》、《神女賦》等。這些作品除了九辯之外,大部分都是賦,是漢賦的源頭。九辯的思想境界不如離騷。它雖有自己崇高的贊美、批判和對時局黑暗的揭露,但缺少屈原那種激昂的情懷和追求理想無悔的精神。但褚的詞風也有新的創造。
14、三體大福(漢大福):漢代興盛的壹種文學體裁和藝術形式。除了學習屈原和宋玉,還學習了《詩經》的雅頌,這是從戰國時期的縱橫遊說發展而來的。這類作品多屬於為統治者贊美聖人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堆砌。代表作品有梅成的《七毛》、司馬相如的《子虛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都賦》。
15、駢文:駢文體裁之壹,特點是通過虛設主客體重復問答,以“始惡終正”的順序布局七事。這種風格的賦是梅成首創的,其代表作是《七毛》。後來模仿者甚多,以致《文選》在賦體之外又設了“七體”。比如傅毅的七辯、張衡的七辯、曹植的七奇等。,但都不如梅城的七毛。
16,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的《子虛賦》和《上福臨》代表了漢賦的最高成就,成為後人效仿的典範。
17,古詩十九首:組詩名。韓匿名寫的。大部分寫於東漢末年。南朝蕭統把它們組合成壹組,收入《文選》。形式均為五言體,語言樸實自然,內容多為夫妻離別、士子失意,充滿感傷情調。
18,《漢書》:是中國第壹部斷代史,記錄了從漢高祖元年到王莽黃帝***229年的歷史。東漢最傑出的歷史散文。《韓曙》是班彪、班固、班昭、馬旭四人寫的,主要作者是班固。系統地說,我們繼承了《史記》,但把“書”改成了“誌”,廢除了“世家”,並入了“列傳”。全書共分十二章、八表、十錄、七十傳、壹百篇。
19、互諒法:“互諒法”是司馬遷在《史記》中首創的壹種寫法。即壹個人的事件分散在各地,以其傳記為主;或者把同壹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集中在壹個地方敘述。對眼法可分為人物對眼法和事件對眼法。《史記》特別註重人物和事件的統壹。為了不傷害這種統壹,也為了忠於史實,壹些不適合本傳記的材料往往被安排在其他章節。通過對人物和事件的相互了解,司馬遷使《史記》在歷史上既可信,在文學上又可讀。
20.建安體:東漢末年,建安詩人直接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展現了廣闊的時代生活圖景;表達作家的理想抱負和積極進取精神;也道出了人生短暫,壯誌難酬的悲苦。作品意境宏大,風格鮮明,形成了渾厚深沈、慷慨悲涼的風格。後人把這種獨特的建安詩歌風格稱為“建安體”。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21,泰康文學:泰康是西晉文學的繁榮時期。此時局勢穩定,文人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文學創作和研究。因為小康社會,文人被沖昏了頭腦,大贊其德,於是形式主義文風越來越嚴重。他們追求文學作品的華麗形式,創作成就並不太高。因此,這壹時期的文學潮流趨向於。代表這種主流風格的作家是潘嶽和陸機。
22.玄言詩:士大夫縱情享樂,意誌更消沈。自我迷戀玄學的氛圍越來越濃。其內容主要是講老莊的玄學,少數表述也與佛教有關。在表達上,是抽象的,模糊的。缺乏藝術形象和真情實感,幾乎沒有藝術性,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人物有孫綽、許遜等。
23.左思李馮:這是鐘嶸在《詩品》中對左思創作風格的評價。左思的詩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詠史》,以詠史的手法,抒發了窮人的不平和他對士紳的蔑視與鬥爭,感情深厚,情感激昂,筆法蒼勁有力,是對建安體的繼承和發展,被後人稱為“左思風力”。
24.元嘉三傑:指活躍於劉宋時期文壇的三位詩人: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謝靈運著力創作語言工整凝練、境界清新自然的山水詩;顏延之喜歡用典故和修辭,成就較差;鮑照的詩風飄逸豪放,表現了窮人的慷慨。他們的藝術成就高,影響大,被稱為“元嘉三傑”。
25.竟陵八友:南齊的竟陵王小梁紫,是個好學者,天下的學者都跟著他學了壹陣子。其中,文學成就突出、當時聲譽最高的“竟陵八友”是蕭炎、沈約、謝朓、王戎、陳驍、範蠡、任芳、陸述。其中,沈約和謝朓的成就最高,他們對音律的發明和詩歌藝術的提煉起到了重要作用
26.永明風格:?永明文學是指從劉松泰二年到梁武帝田健十二年,以齊永明為中心的文學活動。“永明體”又稱新體詩,是從詩歌節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指五言詩從節奏相對自由的古典詩歌向節奏嚴格的現代詩歌過渡的階段,其理論支撐是永明音律論。代表人物有謝朓、沈約等。
27.宮體詩:宮體之名始於小剛入東宮,但沈約、鮑照、蕭炎等人的艷詩卻達到了頂峰。在內容上,以宮廷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具體題材無非是詠物和描寫女性。意境清淡,風格柔和,強調修辭、對偶、氣質。在藝術上,他繼續著對永恒風格的探索,變得更有節奏感。
28.余旭體:指南朝易、徐陵、於健吾、庾信等人的詩風、文風。他們的詩歌優美多變,被稱為“余旭體”。“余旭體”詩多依序而作,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品。徐陵和庾信也是駢文。傳統上,所謂的“余旭風格”更側重於“散文”。徐陵、庾信在文學史上的主要貢獻是將官律的形式美和宮體詩中使用的優美詞句移植到“文”的創作中,使駢文耳目壹新。
29.北朝三傑:魏晉至北齊時期,北朝出現了幾位比較正統的詩文大家,其中以溫子升、邢紹、魏壽最為著名。他們模仿南朝的詩歌和散文創作。雖然水平有限,難以與南朝相比,但具有壹定的藝術性,標誌著北朝文學開始復蘇,邁出了南北融合的第壹步,有的甚至開創了唐代文學題材。所以人們稱這三個人為北方三才子。
29.推理小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內容主要描寫奇異的鬼神,遙遠的異物,強烈的宗教迷信,但也有不少意味深長的作品,代表就是幹寶的《尋神記》。總的來說,推理小說的藝術還比較粗糙,但壹些優秀的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講述、語言運用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30.故事小說(軼事小說):以記錄人物軼事為主的軼事小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這與魏晉以來的品評人物、崇尚輕社會風尚有很大關系。今天比較完整的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31,《世說新語》:筆記小說集,劉崧、劉義慶著。本版共三冊,分為36篇。內容包括漢末至東晉的名人軼事,談論玄理,以及放飛行動的記錄。他在人物刻畫和語言運用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對後世小說和雜文的發展影響很大。
32.上官體:初唐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體。上官儀的詩形體勻稱,大多是按照制度的要求寫的,歌頌贊美,粉飾平實,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華麗的詞藻,“錯而迷人。”很多人跟風。上官式重視詩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詩歌的美。上官儀提出的“六對”、“八對”說,促進了律詩的定型。
33.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指、楊炯、陸、和羅。“四傑”反對講究和鋪張浪費,提倡剛健的品格。“四大家”的詩歌註重抒情,具有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四傑”詩風也屬於“當代風”,並沒有完全擺脫當時流行的宮體詩風的影響。但“四大家”為終結齊梁文風,開啟盛唐文風作出了巨大貢獻。
34.沈宋是指初唐詩人沈全祺和宋文誌。沈嵩曾是宮廷詩人,他的律詩大多是和音作的。雖然內容不太盡如人意,但他的詩精致優美,數量眾多,且多以和聲為主,使堅持格律詩的規律逐漸被普通詩人所遵守,影響很大,為現代詩歌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在貶謫期間,也寫了很多很有韻味的作品。
35.大理十才子:中唐詩人十人,分別是李端、陸侖、紀仲甫、韓寒、錢起、司空舒、苗發、崔堯、夏侯慎、耿坤。大歷初年,他在長安參加重要的歌唱活動,創作傾向與詩風相近。其中,錢起和陸倫的成就最高。大理詩人的創作內容相對貧乏,詩歌風格以雅俗共賞為特征。與盛唐相比,由瑰麗變為精致,由氣勢變為韻味,藝術更加精湛。
36.《永州八記: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中的傑作,是作者悲劇人生審美趣味的結晶。《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在永州寫的八篇遊記。《永州八記》包括《西山宴遊記》、《鈷潭》、《鈷潭西丘陵》、《丘陵西小石塘》、《袁家可》、《石渠》、《石堅》、《小石城山》。他善於選取深邃優美的小場景,經過細致入微的描繪,表現出高於自然原型的藝術美。在描寫中,有壹種強烈的孤獨情緒,是借用了山水作家的悲涼之心。
37韓萌詩派:是中唐時期很有影響的壹個詩派。這壹詩歌流派的代表人物有韓愈、孟郊,還有賈島、路通、劉查等。韓萌等人不滿於大歷以來奢華平庸的詩風,試圖有所突破。他們的詩歌主要是通過表現個人的不幸來揭露社會的弊病,在藝術上追求壹種奇特的形象,形成了壹種深險古怪的風格。
38.唐傳奇:唐傳奇是中國小說發展的新階段。它是壹種遠遠沿襲於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傳記的文學創作傳統,是六朝小說的發展。內容更豐富,題材更廣,實用性更強。在藝術上,傳奇結構更加完整,情節更加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徹底改變了六朝小說的粗糙輪廓。從創作目的上看,唐傳奇作家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的,不像六朝小說那樣單純地記錄奇聞異事和怪異傳聞。正是這種有意識的藝術創造,使唐傳奇擺脫了古代小說的幼稚狀態,成為壹種獨立的文體。
39.變文:與唐五代同時流行的民間說唱、詞,稱為“變文”。變,也就是說唱變。變文,簡稱“變”,是“變”的基礎。其特點是說唱與押韻交替,故事以散韻結合的方式敘述,或輔以畫面。
40.蘇軾對孟郊、賈島詩風的總結。都屬於苦詩人,其內容多以饑寒貧困為題材,思想奇特新穎,意境冷峻苦澀,風格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