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書,人們都說書是人類的朋友。它的確是人類特別的朋友,被很多名人稱贊過。比如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羅曼羅蘭說“與書為伴,永不嘆息”,直接把書提升到了家的地位。事實也是如此。有書的生活是充實的,完整的,精彩的。當妳回頭看的時候,妳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精彩,以至於妳都不敢相信。在成長的過程中,妳從來沒有孤獨過,有那麽多的書陪妳走過了春天和冬天。
與書的交流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壹樣,有時只是泛泛之交,有時像君子之交,有時平淡如水,有時是相見恨晚。都說書海無邊,浩瀚的書海真的是人不可及。如果能從中選擇壹兩個,安靜地享受閱讀的樂趣,那就相當感激了。
(2)
我從小就愛看書。讀書的好處太多了,我無法告訴妳它有多好。也許這就像我們平時說的很多東西和話,沒有文字也只能聽懂。關於童年的人和事不多,但是和書有關的片段還是比較清晰的。三歲多的時候,我開始了我的求學生涯,開始了我的讀書識字之旅。記得那時候父親總是讓我每天傍晚放學回家找老師要壹兩支粉筆,然後親自上陣教我認字。那時候我太小,還沒學會握筆,字也寫不好。我被父親用荊棘打了。雖然我的父親很嚴厲,但他喜歡給我講故事和讀詩。也許就在這種潛移默化中,我漸漸喜歡上了讀書和背詩。父親經常跟我說,他小時候讀的書很多,多到在農村壹個大筐能裝幾筐。正是因為我瘋狂的愛讀書,所以在學校的時候語文和寫作科目都很好,但是除了數學,數學和物理都是壹塌糊塗。基於他的經驗,我上小學後他就不允許我看課外書了。這是後話,這裏暫時不放了。
說起來,無論是識字還是讀書,父親都是我真正的啟蒙老師。那時候在幼兒園,我只是和別的小朋友玩,然後老師教我壹些簡單的規則。時至今日,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學的第壹首唐詩是《清明》,是父親教我的。從那以後,我喜歡上了詩歌的魅力。這也是我壹直熱愛詩詞歌賦的原因。我壹直認為詩歌是最精彩最精彩的。僅僅壹個字或者幾十個字,就可以描述自然界的萬物,人類的種種。我們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能創造出如此神奇多變的語言文字。
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讀書的難度和水平是不壹樣的。自然,我也遵循了千百年不變的規律。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在我們的天性中,壹個小孩子,特別喜歡花草動物,包括圖畫。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農村地區,這樣的圖畫書很少見。正是因為這種書比較少見,父親才會把他抽的每壹個煙盒都收集起來,把上面的圖片剪下來,然後教我畫畫。不得不說,父親雖然物理化學不好,但是畫畫技術也挺好的。據說他經常在小書攤旁練習繪畫。
(3)
前面說過,我上小學後,父親不允許我看課本以外的書。他覺得自己在求學的道路上沒有走遠,因為家裏窮,也因為自己太偏。在他看來,孩子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尤其是小說,更讓人沮喪。不過勵誌的書可以看,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歷史刊物也可以看。小時候家裏書不多,但歷史小說和歷史雜誌還是很多的。受父親的影響,我小時候聽了很多歷史短篇故事,看了很多與歷史相關的漫畫書。後來,我在學校的歷史課從來沒有不及格過,這讓我受益匪淺。即使上了大學,我還是選擇了歷史專業。
然而,父親雖然不允許我看課外書,卻從不隨意翻我的書包和抽屜。可能是我主動了,我把每壹張作業紙都給他檢查簽字,他就不用再檢查我的書包了。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把從同學那裏借來的書拿回家,安安靜靜地看。當然,在這個階段,孩子讀的都是自己知道的書,比如《中國的童話》《中國的寓言》《三百六十五夜》《壹千零壹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小鹿斑比的故事》《壹片白羽毛》...這些書很多是從同學那裏借的,有些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那時候學校的書很少,但是有足夠的書讓我們讀。我很幸運。小學班主任是我的語文老師,手裏拿著學校圖書館的鑰匙。她主張學生應該多讀書,所以她總是鼓勵我們向她借書。受她影響,我越來越喜歡書。
小學五六年級以後,我看的書不再總是神話、寓言、童話。小學五年級開始讀水滸傳(拼音版),六年級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兩本書是從同學那裏借來的。當然,我也有自己的書。我有壹本連環畫版的《中國通史》,白壽彜先生編的。從先秦到明清,百讀不厭。那時候我還小,不認識幾個字。我只是覺得上面的圖片很有趣。學了很多單詞後,我開始把圖片和下面的解釋結合起來。有了這套書,我給同學們講初中時的故事,講得最多的是武則天皇後。這套書壹共六冊,可惜在外借的過程中丟失了三冊,現在還剩三冊已經翻成了破爛。當時二月河有壹些像年羹堯將軍,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樣的作品。這些書太厚了,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鑒於當時識字有限,我就隨便翻了翻。
(4)
剛進初中的時候,學習任務不是很重,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像我這樣愛看書的,自然屬於整天看書的這壹類。這期間開始看《紅樓夢》《三國演義》(原版)。有時候,我覺得很奇怪。十壹二歲的時候,妳是怎麽看懂這些文字深奧、人物關系復雜的古籍,並且被它們迷住的?但是我真的很理解。《紅樓夢》我初壹反復看了很多遍,看第二遍的時候就已經把賈四家的關系梳理好了。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讀書變成了壹種神秘,不分時間、地點、場合。我記得從同學那裏借了壹本《愛麗絲夢遊仙境》。我被裏面的故事深深吸引,就在生物課上把它藏在課本下面繼續看,還挺投入的。結果直到生物老師走下臺拿走我的書我才反應過來。生物老師除了名字,全校都很嚴格。我有勇氣在他班上看課外書,被抓了。當時我嚇得要死。下課後,我固執地不肯認錯,哭著喊著,然後我把書要了回來。
到了初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始接觸世界著名的。由於老師的推薦和要求,我在這個階段讀了很多名著,比如《巴黎聖母院》《茶花女》《童年》《我的大學》《地球上》《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名人錄》等等。
初三開始接觸言情小說。當時很多同學都在看景M .郭寫的《夢裏有多少花落》,所以這是我看的第壹部言情小說,也是我初中唯壹看的壹部。初三,面臨升學壓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時間太寶貴了,我去圖書館借了壹本金庸先生的《鹿山公爵》。不知道當時是怎麽想的。正如父親擔心的那樣,我真的偏了,不過還好數理化還不至於差到讓人生氣。
(5)
後來我如願進入了高中。雖然在縣城,但是超重了,所以壹直在安慰自己。(當時的目標是市裏的南山中學,但是沒有考上,成績差了很多。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終於去那裏上學了,這是小時候的夢想。)高中的校園不僅優雅,而且設施齊全。最讓我開心的是學校有壹個很大的圖書館,在行政樓壹樓。那時候我們管它叫“圖書館”。後來上了大學,對比大學真正的圖書館,才知道中學的“圖書館”真的不能稱之為圖書館。這只是冰山壹角。二樓有閱覽室,壹樓只借書。二樓閱覽室也有很多書和壹些出版物,但是只能看不能借。
進入高中,同學們借的都是外國名著,我卻迷上了偵探小說,比如世界未解之謎,地球未解之謎,人類未解之謎等等,還有武俠小說。當然,我還是偶爾會看壹些名著,比如《霧都孤兒》、《簡愛》、《海底世界的兩萬裏》、《如果給我三天光明》等。高壹的時候,晚上到了宿舍熄燈的時間,我就拿著手電筒躲在床下看《福爾摩斯》。很明顯,我被嚇死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我的好奇心。經常在第二天淩晨壹兩點看到。高二癡迷於詩詞類的文學作品,如安的《人生如初見》《唯有陶那時平凡》《思無邪》。
後來學生覺得圖書館的書不夠,就在校外租了書看。學校附近有許多書店。都是壹天壹毛錢租的書,還算便宜。那時候女生也是看各種言情。言情小說在這個時候相當受歡迎。著名作家有明小溪、郭敬明、、安妮寶貝,當然還有善於講道理的韓寒。我想當時我是個例外。我從來不租言情小說。我喜歡聽朋友們的復述,比如《天使會替我愛妳》《冰冷的生命,我們能不悲傷嗎》《壹條悲傷的河》。記憶中,我只租了兩本書看。壹本是不知道什麽人寫的《清宮秘史》,壹本是古龍先生寫的《天涯明月刀》。沒想到這部武俠小說後來被拍成了電視劇,劇情變化太多讓我失望。
後來,我如期進入了高三。每天都是各種練習和卷子,哪裏還有時間看書。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學習,就是走在學習的路上,時間在這壹刻總感覺不夠用。沒有人願意談論與課本考試無關的書籍...
(6)
後來我又上學了,大家各奔東西,進了不同的大學。我認為大學真的是壹個讓人學習的地方。大圖書館,每個角落都擺滿了書法和書籍,有各種各樣的書供妳選擇。大學四年,看的書多了,分類也比較亂。有小說,散文,詩歌...更多的書是關於歷史的。
時光飛逝,光陰似箭,四年的大學生活轉瞬即逝。轉眼間,我又工作了壹年。今年,我讀的書比以前少了。是不是越是寬松隨意的環境,人們越沒有學習的快感和欲望?又或許是為了糾正“書非借不可讀”這句老話?我想更多的時候是缺少了讀書時那種寧靜單純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裏,很多人都處於迷茫和尋求的狀態,而正是在這個迷茫和消息紛飛的秋天裏,人容易產生漩渦,容易導致人墮落,陷入真正的物欲之中,永遠得不到滿足。哪裏有時間享受精神世界?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是目前大家默認的生存“潛規則”,連地球都無力阻止這種必然趨勢。那麽,有多少人願意抽出自己的時間去讀幾本“輕書”呢?
但是,人類的壹切社會活動,還是要靠人來寫,留給後人來評價。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停止奔波,靜坐下來,讀壹兩本好書呢?
(原作者: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