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陳亮《水調歌頭》的原文及賞析

陳亮《水調歌頭》的原文及賞析

宋詞是中國宋代流行的文學體裁,是相對於古典詩歌而言的壹種新體詩,標誌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接下來分享壹下陳亮《水調歌頭》的原文和賞析,供大家參考。

陳亮《水調歌頭》的原文及賞析

原文

北伐早就有了,南方的軍隊都去北伐了,晉朝的人還在胡說什麽中原的人才。當場壹伸手力挽狂瀾,終於還我氣壓萬福英雄。大漢族的使臣,如河流壹般,向東流去。暫時,再去敵人的帳篷吧,將來壹定會下定決心征服他們,下次與施主在壹起,我會在這個屬於偉大的宋的國度。

是唐堯之城,虞舜之土,分封之境。在這其中,應該有壹個半慚愧的諸侯來保家衛國。千裏山河彌漫著金朝遊牧民族之氣,歷代愛國誌士的英魂,偉大的抗金大義,何時才能暢通無阻?金人民的命運不必過問,祖國將像燦爛的太陽壹樣照耀在天空。

翻譯

南軍北伐已經很久了,晉人胡說中原人才壹掃而空。當場伸手力挽狂瀾,最終還我英雄。嘲笑自己是大漢族的使節,其實是像河流壹樣向東流(比喻崇拜金人)。我們暫時去敵人的帳篷(金庫)吧。敵人必須被征服,並將在秋街與他們會合。

是唐堯建立的都城,虞舜開的土,於霞分封的疆域。其中,壹個半可恥的朝臣應該站出來保衛國家。萬裏河山,彌漫著金人遊牧民族的惡臭。既然自古以來就有愛國者的英雄氣概,那偉大的抗金大義何時才能順利傳播?金人的命運就不用多問了。祖國將像燦爛的太陽壹樣在天空閃耀。

做出贊賞的評論

詞的第壹部分緊扣“使命”話題,第二部分的討論站得更高,觸及整個時事。

上壹部電影開頭就總結了張德茂執行任務的情況。“好久沒見南師了,就說說北師的空。”在字的開頭,我把筆指向了金人,告誡他們不要誤以為南宋軍隊長期不北上,就不會有能帶兵打仗的人才。“談北空山”用韓愈《送文河陽軍序》和“伯樂過冀北野地,馬空”的字面意思,以馬為喻,表示這裏人多。從《當場動手》到最後壹部電影的結尾,都是作者對張德茂的鼓勵之詞。“當場”這句話轉而說張森的使命,但意思還是承襲了上壹句,說的是張森能壹手握千桿,在金廷大顯豪氣。“還我”二字寓意深刻,暗指之前的使臣被金人脅迫,辱使命。我希望並肯定張森能夠恢復壹個開放的中國大使的形象。宋朝弱,金朝強,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使得金祭拜他國國主過生日,猶如江河向東流入海。他怎麽會願意呢?所以他壹邊嘲笑嘲笑,壹邊用“和以前壹樣好”這樣的修辭句子來表示自己處於屈辱的境地。這三句話的意思是壹個秋天,以此作為轉折,過渡到下面:“再壹次,我會在街上遇見妳。”“拱頂”,北方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指的就是這裏的金庭。“秋街”原是漢代長安城南門“蠻夷府”所在地。漢朝大將陳湯,曾在首掛街斬匈奴支。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這壹次,我派使節去賀金祝壽,是因為國家實力弱,我暫時讓路。最後壹定要怒而奮發,打勝仗,拿下掛在秋街的王頭。“會”這個詞有會這樣的意思。壹會兒去金殿吧,總有壹天我們要制服他們,把黃金貴族統治者的人頭掛在大街上公開展示。兩句話中,最後壹句是退壹步,承認現實;下壹句是往前走兩步,提出理想,和前兩句是呼應的。這是南宋愛國誌士所追求的復興家園、統壹山河的偉大目標。最後壹部電影以此結束,給張森的使命以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這是整個世界的“脊梁”。

在接下來的電影中,張森沒有被直接寫出來,但他對他的愛卻是用到處都是空筆偷偷襯托出來的。“堯之都,舜之地,禹之印”這句話,指的是養育了幾千年華夏子孫的祖國,這裏主要指的是中國北方。堯、舜和禹是古代的皇帝。資、土、印,指的是資本、土地、領地。面對大好河山,作者憤怒而又痛心地反問:“中國應該有壹個半失寵的大臣”,意思是說,在這個世代傳承著堯舜禹的國度,在這片孕育著漢文化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偉人中,總應該有壹個半是羞於順從晉人的!“萬裏臭那麽多”這句話的意思是,遼闊的中原地區在金人的統治下變成了這樣。古代傑出人物的英雄在哪裏?偉大祖先的精神在哪裏?大義和國運什麽時候才能隆重延續?作者的壹系列問題都是針對朝廷中的主和派系的。在他心目中,這些主和派系都是古往今來不折不扣的罪人。“辱臣榮”指以投降敵人為恥的愛國者。“戎”指戎狄,這裏指。“如此”,如此刻薄。在最後兩句中,單詞總是完整的。“胡雲”是郭旭的命運。詩人堅信,金人的命運不值得追問,它的滅亡是壹定的,宋朝的國運如烈日般方興未艾。這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抗金事業的信心。

整個詞不是孤立地描寫人和事物,而是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表現出來。這種想法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從有損民族尊嚴的舊習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這個可憐的被動敵人身上,表現出了戰勝的信心。馬卡連柯曾說:過去的文學是人類痛苦的“舊賬”。南宋愛國詞的語氣也可以這麽說。然而,陳亮的《水貂頭》卻因其立意高遠而優於其他同類作品。它充滿了樂觀和鼓舞人心的力量,讓人感覺仿佛在漆黑多霧的夜空中傳遞著幾顆希望的火花。這個詞雖然豪放渾厚,但沒有粗魯的弊端。整篇文章條理清晰,條理分明。開頭用否定句入題,比正面敘事高壹個層次,結尾呼應開頭,拓展意境。中間十五句,兩級。前七句以直接敘述為主,明英開頭;後八句主要以質證開頭,相互重合。上下片結尾用疑問句,使句子突出,形成壹沖壹沖的局面,使句子有力而深遠。詞是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歌詞的傳遞是音樂中最美的地方,前人在歌詞中特別註意了這個關鍵點。陳亮在這部思想性很強的《水調歌頭》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壹藝術技巧。

他把全篇最激烈的話,以串珠形式的短句引出:“堯之都,舜之地,禹之封應在中,壹個半辱臣當榮!”恰當地放置在影片中,如突兀的山,如出鞘的劍,從而充分表達了作者火熱的感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評價

有些人批評陳亮的這首詩不夠“高調”,也就是說,它太直截了當和含蓄,不能成為傑作。其實這個評價很片面。壹般情況下,詩歌要寫得含蓄,禁止直接描寫,但也不能壹刀切。沒有真情實感的詩歌,即使寫得含蓄,也是飄而無味,直而深情,直而有趣,給人賞心悅目的美感。所以氣勢的直接感染力還是能讓讀者耳目壹新的。

偷安的南宋朝廷與金簽訂《隆興和議》後,認定兩國關系為伯侄關系。常怕金因邊境事端互相推諉,不敢以再攻南為借口,為北伐做準備。每年元旦和雙方皇帝生日時,還互派使節祝賀對方,以示和解。雖然看似對等,但金做到了宋朝,尊其為上賓;宋使在金受到歧視。所以南宋的仁人誌士極為惱火。

185年(惜春十二年)十二月,宋孝宗命張森(字德茂)以大理邵青試戶部尚書銜為何萬春節(金世宗嚴紅勇生日),陳亮寫下這首《水調歌》為張德茂送行。“大清”是對他的尊稱。“使魯”就是讓他去晉國。宋人痛恨金人的入侵,所以稱金為“魯”。此詞寫於壹整場討論中,用詞慷慨,激情四射,表達了不辱使命的正氣和誓為國恥報仇的豪情。關於這壹恥辱事件,壹般很難寫出催人奮進的作品,但陳亮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對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敏感地從負面事件中發現積極因素,發掘言外之意,深化主題,使作品氣勢磅礴,充滿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