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作者魯迅運用敘事加議論的方法,以其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壹組他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對過去親人、朋友、老師的懷念,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擴展數據:
《朝花夕拾》是壹部膾炙人口的散文集,也是必讀集。文集以筆記為主,充滿濃厚的抒情氣息,常伴有議論,使抒情、敘事、議論融為壹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意,不時穿插幽默和寓言;形象生動,風格鮮明,感染力強。
《朝花夕拾》創作始於1926年2月,止於165438年10月。後來在7月1927+01寫了後記。起初,《朝花夕拾》發表在半月刊《芒苑》上,主題是“復生往昔”。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編輯,增加了小銀和後記。9月收藏完成,1928,更名為“晨之花”。
由北京未名社於9月出版,1928,被列為作者整理的“未知新集”之壹。2月轉載1929。9月第三版1932由上海北方新書店重新整理出版。這本書的封面是陶畫的。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幅作品。其中包括對貓充滿厭惡和仇恨的《狗、貓、老鼠》。》;我懷念我大媽媽的阿昌和《山海經》;《二十四孝圖》,批判了封建孝道的僵化虛偽;吳蒼輝,表現出封建家長制的陰影;描繪無常,迷信傳說中令人陶醉的使者。
《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講述童年;父親的病,暴露庸醫,娛樂大眾;描述邪惡和令人厭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筆記;魯迅最感激的日語老師藤野先生?》;範愛農,壹個壹生落魄的同鄉朋友。
《朝花夕拾》將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作者關註人生、改革社會的巨大熱情。
魯迅(1881~1936)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育才,浙江紹興人。中國是近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為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被人們稱為“國魂”、“文思閣”。
世界十大作家之壹。他的幾十部小說、散文、詩歌、散文等。曾被選入中國中小學教材,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受眾。
百度百科-早花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