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指揮的“襄樊戰役”是擅自發動的還是劉備授權的?
幾個問題的討論1?關羽是否擅自對襄樊發動進攻?據史書記載,關羽的進攻並非劉備安排部署,而是他自己擅自行動。依據是:在歷史記載的關羽歷次作戰行動中,除了這壹次,都使用了劉備的“遣、留、使”動詞。如《子同治鑒》卷六十三:“我準備殺了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做太守,我還小。”子《建》卷六十五:“不要派關羽帶數百船到江陵。”《資治通鑒》卷65:“諸葛亮,關羽等。只留趙雲守荊州,卻留司馬懿為營中人。”《資》《建》卷六十七:“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子同治鑒》卷六十七:“劉備聞之,從蜀去警,遣關羽戰三郡。”三國誌傳:“主公遣關羽守下邳。”“留關羽鎮守下邳,他還小。”“勿以百船送關羽往江陵。”“老祖宗留下了諸葛亮、關羽等。至荊州,引數萬人入益州。”《三國誌·關羽傳》說:“讓於鎮守邳城,盡太守之責。”“我先主將從範渡江,不要派余以百船到江陵。”“以虞為襄陽太守、將軍,留在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董郁督荊州。”而這次進攻,並沒有劉備出動的記錄。如《資鑒》卷六十八:“關羽國令南郡太守方守江陵,將軍守公安,於親自引眾攻曹仁、範。”《三國誌傳》說:“關羽攻曹公、曹仁時,鳥禁範。”《三國誌·關羽傳》:“歲時,余引眾攻曹仁、範。”我分析,不是史料省略動詞,而是關羽沒有得到劉備的指示,擅自對襄陽、樊城發動進攻。為什麽關羽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擅自進攻魏國的襄陽和樊城?因為史料中沒有記載,所以無法知道當時的真實原因。但我們可以分析關羽壹貫的性格、秉性、立場、實力,從而大致推斷出他擅自攻打襄樊的原因。第壹,關羽向來自負驕傲。因為劉備率領大軍,剛剛打敗曹操,占領漢中,所以很多將領在此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黃忠殺了將軍夏,張飛在巴中打敗了魏國將軍張合。馬超和趙雲也在不同程度上為劉備做出了不少貢獻。關羽作為劉備的第壹將軍,這幾年也沒有什麽突出的政績。雖然劉備在任用關羽為官時,仍將其列為大將之首,但關羽的氣質勢必超越黃忠等人,以證明他是名副其實的劉備第壹將。第二,關羽可能已經向劉備匯報了進攻計劃,但劉備正忙著準備召集漢中王、巾幗,整頓內政,穩定益州(因為益州、漢中剛被占領,人心不穩)。再加上打了壹年半的漢中,部隊很疲憊,不想馬上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關羽的行動計劃沒有被批準。這也是後來劉備壹直沒有增援關羽的原因之壹。壹方面,劉備很生氣關羽剛稱王時不聽他指揮,相信關羽能很快打贏這場局部戰役。因此,在長達六個月的戰役中,劉備既沒有從四川派出壹兵壹卒增援關羽,也沒有命令離關羽最近的劉封、孟達等人沿漢水南下援助關羽,間接導致了關羽的敗亡。第三,關羽以為憑他的能力,即使沒有劉備的首肯和協助,也能打贏壹場中等規模的荊州之戰。而他的進攻目標只能是北方的襄陽和樊城。東方的孫權,關羽雖然看不起他們,但還是盟友。西部和南部是他們自己的地盤。如果占領襄陽、樊城,將完全控制漢水流域,並與尚勇、房嶺的劉鳳軍融為壹體,為未來進軍中原占據絕佳的首發基地,在戰略格局上十分有利。我們不知道關羽當初是做好了奪取襄陽、樊城的準備,還是只是打算北上,消滅壹些魏軍的強面。其實很有可能關羽是在皇軍被淹後才決定乘勢攻占襄樊的,結果越陷越深。第四,襄樊的曹駿不是很強。曹仁、路暢等人率領的軍隊不超過10000人(各有數千人,總計約7000-8000人),而關羽能夠使用的進攻部隊有30000人,還有水軍。他認為自己在曹軍中的威望比較大,而曹操又剛剛在漢中失敗,所以肯定更害怕關羽的軍隊。或許曹操會采取和漢中壹樣的方法,那就是放棄襄樊。這樣,關為獨取襄陽、樊城兩鎮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曹操差點被關羽的攻勢逼得遷都北去,曹仁差點放棄樊城撤兵北去。關羽的策略幾乎成功了。2.參加襄樊戰役的軍隊有多少人和馬?君我們已經知道,參戰的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壹部分,曹仁和路暢襄樊守軍,各有數千人,共計不到壹萬人,估計在八千人左右;第二部,於禁、龐德的援軍,三萬余人;第三部分,黃旭的第二批援軍,實力不明。我們主要分析這部分的實力:黃旭的直屬部隊估計在5000人左右,大部分是新兵。另外,許商和呂堅兩位將軍名氣不大,兵力也不多,各2500左右。因為這些部隊太少,曹操下令後續部隊要等到到達。沖向尹姝和朱蓋的12營有多少人馬?據記載,殷部曾受曹操之命,從韓遂、馬超中挑選5000名降兵進行訓練。所以可以認為陰兵有五千,而朱蓋與之並列,實力應該差不多。所以推斷這個12營有12部隊。這樣,得出黃旭軍的總兵力約為2萬人。參加襄樊戰役的曹軍全部不到六萬,比關羽的三萬五千人多得多。只是批量投資而已。關羽的兵力估計為:戰役開始前關羽的進攻兵團人數為3萬(他曾在與孫權爭奪荊州時率領3萬兵力與魯肅對峙,因此判斷關羽的機動兵力為3萬);公安和江陵留守兵力3000到4000人,其他地區估計還有幾千人(因為不在前線,估計兵力不多),總人數4.5萬人。戰役中期,關羽不僅要攻城,還要封鎖押送俘虜,所以覺得兵力不足,孫權對關羽示弱,於是從兩城派壹部分兵力到襄陽增援。史書上沒有記載人數,估計有幾千人以上。這樣壹來,關羽在襄陽的兵力保持在3萬左右(減去押送俘虜的部隊),而警察和江陵各只有2-3千人防守。孫權派去偷襲的孫權軍大致包括三部分:魯迅的幾千人,夢露的兩萬人(偷襲的主力)。孫權後來帶了壹些軍隊,人數不詳,估計有654.38+00,000多人,共計35000人左右。因為沒有記載孫權軍的實力,所以以上數字都是根據將軍的情況推斷出來的。3.關羽此時攻打襄樊是否符合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想?首先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如何構思的——“若天下有變,則某將軍引荊州之軍至萬、羅,將軍引益州之民至秦川……”有三個條件:A、關鍵是要等“世道變”——這是前提;b、基本條件是占領荊州,準備進軍宛洛;c、基本條件是占領益州,準備進軍關中;劉備占領漢中後,壹個基本條件已經完成,另壹個基本條件就是不占領襄陽。因為諸葛亮構思隆中對時,是以劉表的荊州版圖為第壹基本條件的。此時只有襄陽和樊城還在敵人手中。所以劉備的下壹步棋真的應該是攻占襄樊,準備兩個基本條件。但關羽此時出擊是不合適的。首先,劉備的主力雖然占領了漢中,但在與曹駿長達壹年半的戰鬥中疲憊不堪。此時的劉備急需壹段時間恢復和培養士兵;其次,曹操已經主動從漢中撤退,基本主力並未遭受太大損失(夏侯淵的軍隊除外)。因為曹操在漢中只投入了壹部分兵力(劉備在四川基本上是主力),還有很多部隊在作戰中沒有疲勞和傷亡,可以迅速投入荊州戰區(黃旭軍就是典型的例子);第三,關羽的後方並不穩固,還有很多隱患,需要有新的高層鎮守未來來助其壹臂之力;第四,和孫權的關系還沒有搞好,要做工作或者準備進壹步緩和關系。所以關羽進攻的時機,或者在此之前,至少可以引起曹操的註意,減輕漢中的壓力;或者在以後的某個時間——由劉備統壹部署和安排。雖然劉備給了關羽壹個假期,但是發動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是經過他的同意,或者是劉備整體策劃的。如果敵人進攻,關羽當然有權反擊或者決定其他壹些戰術性的軍事行動,但是他無權決定這樣的戰略問題。同樣是假的曹真在攻打漢中時,不僅向狄威請示,而且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所以我認為關羽的行動符合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只是實施的時機不對。4.劉備軍主力在四川為什麽不支持關羽?關羽於216年7月開始進攻襄陽、樊城,最終於16年2月戰死,歷時近半年。而且劉備主力在今年五月贏得了漢中之戰,然後劉備在七月稱王。如果從占領漢中算起,劉備的部隊有六個月的時間來增援襄樊的關羽,即使劉備稱王後,也有近四個月的時間。那劉備為什麽不增援關羽,派什麽將軍去幫助關羽呢?歷史上對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記載和說明。我們可以根據相關情況來分析:第壹,如第壹個問題所分析的,關羽的進攻是未經劉備同意的擅自行動,劉備對此很生氣,所以後來沒有主動增援關羽。劉備在漢中和成都,不能不知道關羽已經開始進攻了。襄樊離漢中、成都很遠,但是快遞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到。此外,劉峰和孟達所在的尚勇縣離襄陽不遠。因此,劉備根本沒有準備去增援關,也沒有命令劉封等人去增援。二是關羽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沒有要求劉備給他增派援軍。戰役壹開始,關羽的進展確實很順利:不僅用洪水消滅了曹操派出的精銳援軍——7軍(3萬余人)在豫晉、龐德的全部兵力,還圍困了襄陽、樊城的曹駿。因為當時關羽的進攻部隊只有三萬人,魏軍三萬多人壹下子全軍覆沒,被近65438+萬人包圍,著實震動了朝野,連許昌以南很多地方都紛紛效仿。第三,劉備和關羽沒有考慮到盟友孫權會從背後偷襲,立即占領了關羽在荊州的所有主要據點:公安、江陵、夷陵等地,切斷了通過長江與益州的聯系。可以說關羽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節節敗退的境地,壹夜之間全線崩潰。就這樣,劉備在得到關羽危在旦夕的消息後,來不及從成都出兵。第四,即使劉備後來想出兵增援,也基本不可能。第壹,關羽撤退的方向不對,導致援軍難以到達關羽所在的地方:繞道尚勇南下,會遭到襄陽壹線魏軍的攻擊,而沿長江向東,則需要經過孫權軍剛剛占領的夷陵和江陵。第二,關羽失敗太快,主要據點壹下子全部丟失,使得關羽失去了利用堅固城防進行增援的可能。5.孫權為什麽突然背棄與劉備的盟約,攻打關羽?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和劉的關系親密到可以說是唇齒相依。僅僅過了十壹年,兩家反目成仇,真的驗證了壹句名言: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正是關系到雙方未來生存發展的切身利益,才導致了這次偷襲。雙方在荊州地區有什麽利益可以讓兩家不惜壹戰?分析如下:第壹,荊州地區特殊而極其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是此次行動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妳懂軍事地理,妳就會明白,荊州地區在地理上對雙方乃至三方都非常重要:對孫權來說,荊州的歸屬關系到江東根據地的安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根據軍事地理和歷史經驗,保衛江東必須保衛荊州。荊州位於江東上遊。據悉,荊州與江東享有長江天險,江東所依賴的天險不復存在。而且從荊州下遊,有地理優勢,是進攻江東的最佳基地。歷史上多次進攻江東的成功案例,大多是荊州發起的。所以荊州是孫權集團的必爭之地。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益州的東大門,也是實現諸葛亮占領荊州、益州兩州,兩路攻魏戰略的基本保證。失去荊州,雖然不會對益州造成太大的威脅,但畢竟讓益州與東邊的敵人直接相連,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了荊州,只有壹條從漢中攻魏的路線,戰略主動權基本喪失。諸葛亮“北伐中原,復辟漢室”的計劃沒有實現的可能。對於曹操來說,荊州不僅是保衛中原的南大門,也是進攻江東的重要基地。在防守階段,只要能保住荊州,哪怕是壹部分,也能保證中原以南的安全。進攻階段,據荊州,便於順流而下,消滅江東之敵。所以曹操在整個漫長的戰線上建立了三個對抗孫劉聯軍的戰略點:東線合肥,南線襄陽,西線祁山。但三派中,荊州對孫權最重要,因為關系到存亡問題。這是孫權攻打關羽的關鍵原因。以上問題在尤文先生的《布局世界》壹書中有詳細論述。第二,劉備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使孫權感到了嚴重的威脅,這是這次行動的第二個最重要的原因。孫權在孫劉剛開始聯合的時候對劉備很好。他不僅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阻止了曹操對劉備的猛烈追擊,還在劉備困難的時候把荊州(南方最重要的郡)借給了劉備,讓他逐漸向西發展壯大,並把妹妹嫁給了劉備。應該說很有意思。但是那妳為什麽攻打荊州,轉而反對劉備呢?最重要的是,當初劉備勢單力薄,對孫權不構成威脅。到劉備占領益州的時候,應該說實力已經接近孫權了。這個時候孫權感覺到了荊州的威脅,而荊州的統帥是關羽,關羽名聲在外,對孫權不友好。所以當劉備剛占領益州,孫權馬上向劉備要荊州。關羽攻襄樊期間,是蜀軍最強大的階段。劉備在四川有10.5萬人,劉封在尚勇有10萬人,關羽在荊州有4.5萬人,共計16萬人。收復荊州失敗後,孫權壹直在等待奪回荊州的機會。關羽的進攻正好給了孫權這樣壹個機會。孫權偷襲荊州是必然的。第三,孫權經過多年與魏的鬥爭,發現僅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達到保護江東的目的(實際上,這壹時期吳國基本上是孤軍作戰,)。但是如果要打中原,自己的軍隊和曹操的精銳部隊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於是孫權采取了與曹操講和的手段來減少與曹操的沖突。同時也降低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所以當呂蒙建議偷襲荊州時,孫權毫不猶豫地立即批準了這個計劃。6.為什麽關羽的部隊那麽容易就潰散投降了?關羽被孫權攻擊失去根據地後,仍有三萬余兵力(包括水軍後從江陵、公安調來的部分援軍)。為什麽南撤的時候基本沒有戰鬥力,最後散到關羽只有十幾個騎兵的局面?而且關羽安排留守江陵、公安等重鎮的將領,很快就向孫權投降,甚至連送他回軍中增援的機會都沒有。這恐怕需要從關羽的性格,軍隊的水平,部將的任用,環境來談。第壹,關羽的性格,據史書記載,對上層人員(包括文人、將軍)傲慢苛刻,但對士兵卻十分關心。他經常訓斥和懲罰手下的將領,看不起他們,以為自己是天下唯壹壹個水平最高的。這樣壹來,很多部委都會對他不滿,通常不會向關羽表達內心的感受。關鍵時刻,後果就會出現。第二,關羽對士兵很好,但這些士兵大多是荊州本地人(真正的精英被劉備和諸葛亮帶到了四川)。他們壹聽說後方被敵人占領,就只關心家人是否安好。孫權和呂蒙正好利用了這壹點,對關羽士兵的家屬非常友好,並利用信使之口將這些情況傳遞給這些士兵。結果士兵無心作戰,都逃回了家。第三,關羽手下的士兵作戰能力壹般,沒有為他們拼死壹戰的信念。中層指揮官水平也差,根本控制不了部隊。在這場戰役中,關羽的部隊沒有贏得任何激烈的戰鬥。除了第壹階段,紫禁城內軍隊被圍得水泄不通(沒有激戰,因為紫禁城內三萬多人幾乎投降),第二階段攻城毫無進展,第三階段被援軍魏軍擊敗,第四,士兵訓練水平不高。士兵的訓練水平主要體現在部隊處於逆境的時間。在這種逆境中,如果部隊能保持穩定和戰鬥力,就證明他們的訓練水平高。但如果只有成功時戰鬥力才強,遇到挫折或突發事件時出現混亂和逃跑,則說明部隊訓練水平壹般。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