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是指民族之間在安定、穩定、交流、發展、和諧的狀態下的團結和結合,是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各種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在世界風雲變幻的情況下,保持了國家統壹、民族團結、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這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牢牢把握各民族團結奮鬥,各民族繁榮發展,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壹,也是我國* * *生產黨和國家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的團結,是以中國生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壹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含義:發展是硬道理,是第壹要務;團結是壹項艱巨的任務,也是第壹位的職責。我們要緊緊圍繞團結奮鬥、繁榮發展民族工作這壹主題,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做好各項工作,進壹步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壓迫和歧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制度長期存在。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時代。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禁止壹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
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和民族內部的團結。齊心協力,各族人民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開辟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不是誰的親密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應該進壹步鞏固和發展這種關系,團結壹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壹。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國家繁榮、民族進步和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壹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團結,反對壹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子曰:“人可為道,不可為道。”曾子說:“士不可驕,任重而道遠。”但是,在這種所謂的道德背後,在英雄事跡中,總有壹種精神是千百年不變的,那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在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誌向。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是孟子的“修身養性”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然後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精神無疑更具現實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這不僅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內涵,也深化了文化建設的理論。培育民族精神,要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入手,進行老少皆宜的普及教育。在大環境下,國家應該提倡和鼓勵這種精神,讓人民擁有這種精神,並把它轉化為熱愛和建設祖國的動力。從小的方面來說,要把教育滲透到各種教育中去,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和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民族精神。,不斷發展而不落伍於時代;既要守舊,又要創新;不敢驕傲,奮發向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振興中華民族精神。今天的大變革,新的偉大實踐,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寶庫增添光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也是民族精神前進的閃光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火焰,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閃耀著我們特有的堅忍不拔、大無畏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重新從貧困中崛起,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的後代,我們要做的就是像前輩壹樣,把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壹起,真正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誌報效祖國。這不僅是每壹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也是我們祖國的要求。
讓我們壹起為民族精神這棵長壽之樹澆水施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