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五糧液白酒產品介紹

五糧液白酒產品介紹

宜賓,長江第壹城,酒文化歷史悠久。五糧液這種“國寶”,在這片神奇的沃土上,孕育出了她的芬芳和甘甜。從兩千多年前仡佬族釀造的“甜醬”,到唐代杜甫盛贊的“重青酒”,再到宋代黃庭堅吟誦的“荔枝青”、“瑤紫雪曲”,到明代的雜糧酒,凝聚了無數釀酒人艱苦卓絕的追求,最終成就了它。

相傳早在漢代宜賓就流行釀酒。唐代大詩人杜甫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赴戎州(今四川宜賓),在《戎州宴楊誌軍東樓》詩中說:“重牛青酒,輕紅臂荔枝。”當時的“崇碧酒”和“荔枝青”是唐宋時期的名酒。五糧液,原名雜糧酒,據說始建於明代,至今用於釀造的酒窯是明代的遺跡。當時是模仿宋代著名的荔枝青制成,用多種五谷釀造,經過世代不斷改良發展。1929年,宜賓縣清代老人惠泉喜愛此酒,對其醇香十分喜愛。但因為它的名字不雅,他把名字改成了五糧液,意思是“壹種瓊漿玉液”。於是,“五糧液”的名字由此而來。

宜賓五糧液酒質優良,曾在歷屆全國酒評上被評為名酒。1956年位列全國名優大曲酒第壹。此後,在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國酒評比中,先後被評為國家名酒,並榮獲辛質量獎章。1992年2月獲紐約首屆美國國際酒類博覽會金獎。1993 65438+10月2日,五糧液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獲得俄羅斯彼得堡國際博覽會俄羅斯特別金獎。世界聞名。

五糧液素有“三杯讓妳心爽,壹滴滿香”的美譽。被稱為“名酒之鄉”的四川省宜賓市,是宜賓五糧酒的故鄉。1928年,李傳勇烘焙坊老板鄧子君用紅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釀造了壹種香味純正的“雜糧酒”,送給當地團練局文書楊慧泉品嘗。他認為這種酒色、香、味俱佳,由五種五谷制成,使人名揚天下。此後,這種雜糧酒作為五糧液被世人所享用,壹直流行至今。焦北牌、五糧液牌五糧液(出自“荔枝青”——宜賓元曲)由馳名中外的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生產,在中國濃香型白酒中獨樹壹幟,是四川省六朵金花(瀘州特曲、郎酒、劍南春、全興大曲、五糧液、沱牌曲酒)之壹。它具有“香味悠長、口感醇厚、入口甘甜、爽口、味道和諧、恰到好處”的風格。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1915獲得名酒金獎;解放後,1963年,在第二次全國評酒會上壹舉奪冠;1979年在第三屆全國品酒會上再次奪冠,1984年獲得全國金獎,1989年在第五屆全國品酒會上再次奪冠,贏得“四連冠”的美譽。1995再次榮獲第十三屆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被第五十屆世界統計大會評為“中國酒業之王”。2002年6月,在巴拿馬第20屆國際貿易博覽會上,再次獲得白酒類唯壹金獎。宜賓五糧液,香味濃郁,口感醇厚,回味悠長,以優質糯米、大米、高粱、小麥為原料釀造而成。由宜賓酒廠以“五糧配方、小麥制曲、人工窖藏、雙輪低溫發酵、按量按質揀酒、按質造壇、分級貯存、精心勾兌”的獨特工藝和悠久的傳統工藝釀造而成,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

宜賓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區。依靠代代相傳的習俗和經驗,生活在這裏的各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釀造了各具特色的歷史佳釀。目前有史料記載,如先秦時期遼人釀造的清酒、秦漢時期郢人釀造的糯米酒、三國時期磚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造的果酒等,都是當時宜賓地區少數民族的佳作,都顯示了古代中國人對釀酒技術的獨特見解和聰明才智。

特別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彜族人民用小麥、青稞或玉米混合釀造了壹種雜酒,開創了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雜酒因其飲用方式而得名。釀造時,將糧食煮熟,曬幹,拌入酒曲,放入陶壇,用泥封壇口,蓋草,讓其發酵十幾天。飲用時,揭開泥封,將罐子裝滿水。每位飲酒者手持竹筒,直接從壇子裏吸,邊喝邊加水,直到沒有酒味。

唐代,戎州芳官用四種糧食釀造了壹種“春酒”。公元743年,唐代大詩人杜甫來到宜賓,戎州刺史楊在東樓設宴歡迎。杜甫品嘗了春酒和宜賓特產荔枝,即興創作了壹句“春酒重於紅荔枝”的美句。春酒後來改名為“重藍酒”。

在五糧液的釀造過程中,瑤曲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壹種。它是宋代(公元960-1279)宜賓君子姚氏所釀,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麥五種糧食。“瑤紫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

明朝初年(公元1368),宜賓人陳繼承堯的產業,總結出陳的秘方。五糧液用的是“陳秘方”。這種酒有兩種,被文人稱為“瑤紫雪曲”,被下層社會稱為“雜糧酒”,也就是今天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存至今的明代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在使用。

1909年,陳秘方傳人鄧子君帶酒赴家宴。晚清舉人楊慧泉品嘗後說:“這是壹種好酒。叫雜糧酒似乎很俗,但姚的歌很雅,卻體現不出這種酒的魅力。這種酒是由五谷精華制成的。改名為‘五糧液’是壹個優雅而通俗的名字,名字可以想到。”從此,五糧液名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