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只有無邊無際的宇宙,無邊無際,止不住充滿悲傷的淚水。(陳子昂在幽州城樓上)
(1)翻譯:未見前代聖人,後世賢明之主何時等?想到無限的宇宙,深感人生苦短,孤身壹人淚落。
(2)賞析:全詩以慷慨悲涼的筆調,通過對幽州臺的等待,直接表達詩人悲憤失意的心情。
2.借景抒情:(杜牧《伯秦淮》)借景抒情是壹種間接抒情,通過對真實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冷水月籠沙,秦淮酒家附近夜泊。商人不知恨國,仍隔河唱“後院花”。
(1)煙遮水,月色遮沙岸,船夜泊秦淮,岸邊酒樓附近。餐廳裏的人還在樂,那些咯咯笑的歌手不知道亡國之痛,還隔河唱“後庭花”。
(2)賞析:詩的前兩句描寫風景,後兩句抒情。寫的風景不是萬裏晴空的月夜和萬裏無雲的藍天,而是壹輪霧蒙蒙的月亮,籠罩在冰冷的海水和白沙中。景色如此淒涼,氣氛如此冷峻,為後兩句中作家的焦慮增添了氣氛和色彩,兩個場景融為壹體。
3.借物言誌:是壹種間接抒情,借物言誌是通過描寫某事物或某事物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感情和所要闡述的思想。
如:垂下飲清露,流出疏桐。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余士南《詠禪》)
(1)蟬生活在挺拔的梧桐樹上,自然不同於那些在爛草爛泥裏打滾的昆蟲,所以它的聲音可以流動的優美響亮。蟬住在高處,聲音自然會傳得很遠,不是靠秋風的飛舞。
(2)賞析:詩中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角在枝頭吮吸幹凈的露水,陣陣蟬鳴從稀疏的梧桐上傳來。住在高處,哭聲自然傳得遠,不靠風的力量。
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他對生活的感受:凡是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所以他們的好名聲是可以傳得很遠很遠的,不需要靠別人的吹噓。可見,寫蟬是基礎,抒發自己的感情和誌向才是真正的目的。
4.景物交融:作者的主管感情融入景物的描寫,使詩歌達到“物我合壹”的境界,分不清哪個是“景物”,哪個是“情感”。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話有道理,想辯解也忘了說了。
(1)翻譯:陶謙《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南山無題。山中霧,夕陽好,鳥共歸巢。這裏面應該有真正的意義,也就忘了去爭論了。
(2)賞析:這首詩表面上是描繪風景,實際上卻隱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情感境界。
5.動靜結合:指對動態或相對靜態的人、事、景的描寫。
比如妳在月黑風高的地方看到壹盞漁燈,妳就會看到壹只小小的螢火蟲獨自壹人。微微風浪,散如河星。
(1)壹個漆黑的夜晚,壹盞漁燈在江面上閃爍,那盞漁燈的光像壹只螢火蟲,靜靜地映在江面上。壹陣微風吹來,河上泛起層層細浪。原本螢火蟲般的光芒散去,變成了無數的星星,在河面上閃爍。
(2)賞析:全詩以簡單的方式描繪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是靜態的,後兩句是動態的,動靜結合,相輔相成。
6.將靜態與動態進行對比:是對比手法之壹,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對比靜態,即在動態描寫中表現靜態。
7.把悲傷寫在快樂的場景裏:是壹種對比手法。表面上是壹個歡樂的場景,實際上是用來表達壹種悲傷難過的心情。
8.以景結情: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詩歌突然停頓,轉而寫景,以景而非情結尾,使詩歌“此時無情勝於情”,意猶未盡。
9.借古諷今:這是史詩中常見的表達方式,通過歷史事件來諷刺現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