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情的萌芽階段,兩個人都渴望靠近,卻又害怕靠近。我們彼此都有好感,但是不敢說話。或許是害怕被拒絕,又或許是不想打破這種微妙的感覺。這是壹種朦朧的美,讓人心醉,這時候的感覺往往是最難忘的。
出於對失去的恐懼和對接近的渴望,這樣的朦朧狀態總會被打破,隨之而來的是相互的狂喜。現階段我們只想縮短距離。從最初的肩並肩到牽手,從牽手到擁抱,從擁抱到親吻,從親吻到融合。這時,我們發現距離是無法消除的,即使物理距離已經變成了負數。在這種無奈中,我們開始覺得無聊和厭煩。距離近了,心卻遠了。失去的是神秘、自由和美好,最後愛情也會枯萎。
戀愛中最悲傷的時刻是後期的冷淡。壹個曾經愛妳的人突然離妳很遠,只是壹箭之遙,卻是世界末日。曾經轟轟烈烈,曾經千變萬化,曾經洋洋自得,曾經心碎。最後,竟然是無聲無息。
這就是距離的變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有人說這是壹個循環,但我不這麽認為。我相信,相愛的人之間,總會有壹個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不會讓妳覺得無聊,也不會讓妳覺得冷。如果妳在附近,妳會很累。遠了,妳會陌生。所以不要靠近也不要離開...
在保持距離的同時,要散發自己的魅力。所謂愛情,就是兩個人的相互征服。簡單的英文表達就是:保持魅力,保持愛。相處的時候,不要以為ta是妳的,變得放肆。喜歡會放肆,但愛是克制。不能把喜歡強加給ta。妳要尊重ta的想法,學會猜透ta的心,學會克制自己。想象妳在戀愛的時候還處於追求階段,不僅可以延緩愛情的衰老,還能讓妳懂得珍惜。
不要讓距離主宰妳的愛情,試著去主宰它。
愛情散文的距離2心裏總有這樣壹種悲傷。
無處釋放,,,
我好累,好累,好沮喪,
我不知道該不該笑。
或者默默哭泣,
眼淚是虛偽的東西,
我自己的混亂,墮落,
我自己都接受不了。
90後的我們現在能有什麽?
我們最看重什麽?
無非就是那種不成熟的愛,,
不要只是放縱自己,,
這是寬容還是縱容?
難道真的要放縱自己,壹次次上演沒有結局的戲碼?
每壹幕的結局只有悲傷,悲傷,
隨之而來的是頹廢,失落,
當妳擁有愛時,
不再感到孤獨,
但是妳有沒有想過,,
比孤獨更可怕的是,孤獨在等著妳,
當妳徘徊在孤獨,寂寞,
妳會放棄孤獨嗎,
只有山無棱,天地相融,妳才敢拋棄這種感覺,
沒有華麗的舞臺,,
初戀帶給妳的笑聲最多,
但是妳記不記得,
笑過之後哭的有多傷心?
有些快樂其實很虛偽,,,
他能讓妳笑,也能讓妳哭。
痛苦永遠比微笑更真實。
是不是每個男人都對第壹個女人說
我這輩子只對妳這個女人忠誠。
妳對第二個女人感興趣。
妳還會說這個誓言嗎,
不應該說是宣誓,
因為他從誓言變成了謊言,
如此華麗的謊言,
往往愛情裏的承諾會漸漸變成謊言。
如果妳真的愛她,就要壹輩子對他好。
如果做不到,為什麽還在導演和表演悲劇?
如果不能愛壹輩子,
知道她最後給她的只有傷害,,
那我們還不如孤獨終老,
快樂上演,悲傷落幕,,
愛情散文的距離3幾年前劉亞剛畢業的時候,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大姑娘。像她這樣的畢業生滿大街都是,找工作也不容易。只能在縣城租壹個頂樓的鐵皮房子。沒過多久,我終於在壹家房地產公司做銷售。雖然這與我的專業無關,但被生活折磨的劉亞已經很滿足了。
對劉亞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每壹位客人聊天,直到夜幕降臨,然後回到他的鐵皮房子。雖然縣城很大,但卻沒有壹平方米。每到發薪日,劉亞總會趕到銀行,先存500元,然後給老家的母親寄500元,剩下的1000元是他壹個月的生活費。她算了算,這樣每年能省下六千元,剛好夠買壹平米。
這種生活很辛苦,但劉亞像壹只快樂的小老鼠,忙著積累壹個又壹個的快樂。雖然朋友說買房是男人的事情,但劉亞認為即使結婚了,有壹個自己的房間也是不錯的。有壹次給家裏打電話,當媽媽問壹平米有多大時,劉亞絞盡腦汁,不知道怎麽跟不識字的媽媽解釋。最後她說:“還記得我小時候嗎?無論妳去哪裏,妳都要牽著我的手...壹平米剛好夠我們手拉手站著。”
劉亞有壹個計算機專業的男朋友,畢業後也留在了縣城。他在壹家電腦公司工作,住在四人宿舍,工資和劉亞差不多。劉亞曾經認為,如果兩個人壹起工作,他們每年可以節省兩平方米的空間。沒過多久,她發現男友越來越多的提到另壹個女人——他的女老板,單身,漂亮。女人是敏感的。在壹次問話中,男友心虛的低下了頭:“對不起,我不想過每年為壹平米奮鬥的生活。她很富有。只要我願意對她好,我可以少打三十年。”
劉亞從來不知道她的男朋友如此容易受到誘惑。離別那天,她哭了壹夜。第二天,她眼睛紅腫,去上班了。售樓部主任看她精神不好,特意把她安排在壹個小公寓區,因為那裏看房的人少,工作也比較清閑。
就是在這裏,劉亞遇到了徐年。徐念是個幹凈帥氣的男人。第壹次見面,他開玩笑說:“我怎麽沒見過妳?對了,小姐,妳的眼睛好紅。是最新流行的妝容嗎?”話剛說完,眼淚不爭氣的流了出來。徐念慌了:“別哭,是我的錯。我不是故意的。”
為了道歉,徐念堅持要請劉亞吃飯。兩人聊得很投機。劉亞這才知道,徐念也是壹個為房子而奮鬥的人。前女友因為沒有房子離開後,徐念開始攢錢,只為了買壹套小戶型。經過幾年的努力,徐念終於攢夠了首付,買了壹套小戶型。
因為相同的目標和話題,兩個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壹下子就親近了起來。接下來的日子裏,徐念經常找各種借口讓約阿布出來吃飯。走了無數次,終於有壹次,當徐念握著劉亞的手時,劉亞沒有像往常壹樣反抗,而是害羞地低下了頭。
壹年後,他們談婚論嫁。在談到房子時,劉亞驚喜地發現,他們的錢加在壹起,只夠支付壹套兩室壹廳公寓的首付。這樣就算婚後有了孩子,房子也夠住了。
但是,買了房子之後,錢會有點緊。於是,在接下來的壹段時間裏,徐念和劉亞都利用業余時間和假期出去兼職。日子很忙,見面越來越少,但兩個人都是交叉的。因為房子越來越近了。
這壹天,劉亞在縣劇院工作的同學打來電話:“聽說妳壹直在找兼職。不知妳願不願意做?”下周,我們劇院將上演壹場京劇。因為人手不足,有些角色找不到。壹天壹百,壹共七天,只要能翻筋鬥就行。"
劉亞是京劇迷。大學的時候,她是京劇社團的成員,也學了點東西。雖然不是什麽大場面,但是對付壹個只會翻跟頭的小角色還是綽綽有余的。因此,劉亞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第二天,劉亞壹下班,就騎自行車匆匆趕往劇院。壹路焦慮,不小心撞上了壹輛迎面而來的車。盡管對方及時剎車,劉亞還是被撞暈了。司機堅持要送她去醫院,但劉亞起身做了個動作,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的。以為時間不多了,他拒絕了對方的好意,沒有留下名片號碼就匆匆趕往劇院。到了劇場,她覺得有點暈,但還是換了衣服上臺了。
觀眾席上人頭攢動,劉亞的角色只是翻個筋鬥,襯托主角。這個角色無所謂,但是壹點都不容易。我看見她壹個接壹個地翻筋鬥,壹個接壹個,兩個...引來壹陣掌聲。下臺領工資後,劉亞覺得頭暈似乎不那麽明顯了,也就沒在意,回家休息了。
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劉亞感到頭暈,沒有食欲,而且經常想吐。直到最後壹個晚上,她翻完筋鬥,正要下臺,突然眼前壹黑,然後就不省人事了。
經過診斷,醫生說劉亞在撞車時腦部受到了嚴重的震蕩,而像生命壹樣的翻滾使腦震蕩更加嚴重!接下來的時間裏,劉亞壹直住在醫院裏,接受各種治療。而徐念也請假了,壹直陪著他。僅僅壹個月後,當劉亞康復出院時,昂貴的醫療費用大大減少了他們存折上的錢。本來打算付80平米套房的首付,現在有缺口。
房地產公司給了劉亞壹個月的長假讓她休息。縣城的開銷很大,而且因為他很久沒有回來了,劉亞決定回老家住壹段時間。徐念想和她壹起回去,但劉亞堅持說:“妳已經請了壹個月的假,該回去工作了。我現在沒事了。壹個人回去沒問題。再說,浪費了這麽多錢,應該再存點錢買房子,早日結婚。”
回到家鄉後,劉亞向母親謊稱自己請假回家休息了壹段時間。她從未告訴她母親她的病情。我家鄉的生活非常寧靜。每天早上,劉亞都會去村裏的草坪上散步,和鄰居聊天,然後回家幫媽媽做家務,聊聊最近幾年的生活。
直到有壹天,當劉亞從草坪上回家時,他驚訝地發現家裏還有壹個人——徐念!我媽瞪著阿六說:“妳這丫頭,要不是妳跟著我,我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呢!妳在縣城出事了也不告訴我。今天早上小年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才知道妳的婚期因為買房推遲了。我馬上叫小年來。”
說完,我媽從兜裏掏出壹個存折遞給劉亞:“這是我這些年攢的錢。妳從小成績好,心高氣傲。我知道妳遲早會在城裏紮根,所以我壹直在攢錢,想在縣城給妳買套房子。妳小的時候,我每個月都會從生活費裏拿出壹部分錢。壹年下來,剛好夠買壹平米。只是後來房價漲的太快了,現在只能用攢下的錢買幾平米。好在這幾年棚子裏種的菜賣的不錯,加上妳每個月寄回來的錢,我每年可以再給妳省壹平米。現在雖然這錢只夠買十幾平米,但加上自己攢的,也夠了。拿著吧,別讓它耽誤了妳的婚事!”
在她母親的堅持下,劉亞拿了存折。淚水蒙住了她的雙眼,她終於明白,壹平方米就是母親和孩子的距離!無論相隔多遠,每個孩子的壹平方米之內,總會有來自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壹平方米,那是母愛的距離...
愛情散文的距離4張華壹生註定孤獨。在遇到艾米之前,她壹直是個書呆子。他之所以是個書呆子,是因為他甚至早上去那裏都要告訴他的老母親。雖然很多人認為這種行為是壹種非常好的習慣,但是對於張華來說,如果早上不告訴老母親自己做了什麽,她就會感到非常焦慮,整個上午都在無精打采地看報紙。
艾米比張華大,但大部分細節很小,沒有具體數字。當然,艾米和她自己的名字壹樣美麗。張華第壹次見到艾米是在她工廠的車間裏。張華是技術總監。安排好工作,給予指導後,他會去報社閱覽室,等待上級安排任務。張華是個能謀生的人。她總是隨身帶著紙巾。恰好那天艾米需要,於是他們見了面。張華覺得Amy整體還不錯,有點適合自己,但總覺得有些時候沒有自信。艾米也認為壹個可以隨身攜帶紙巾的男生可以繼續約會,但是他缺少必要的激情或者他的世界裏的壹塊木頭,害怕以後的生活平淡、沈默、無色。就這樣,車間裏壹天見兩三次面的人,壹見面就像陌生人壹樣,表情生硬,故作親切。其實兩個人都在憋著心,誰都不願意表達壹些感情上的余波,哪怕是青春帶來的漣漪。
就這樣,壹些日子過去了,張華不得不暫時調離單位,等待新的工作分配。在離開這個工作了三年的車間之前,張華感到有些遺憾,不僅是他那麽熟悉的車間,還有壹些他不想表現出來的感情,讓他心裏隱隱作痛。這是壹次升職!突然,陳明感覺到壹只手從後面伸出來,並聽到壹個熟悉的聲音問:“張華,今天有沒有給我準備紙巾?”張華轉過身,抱住了借紙巾的人。
愛情散文的距離5總想像年輕人壹樣寫點輕松浪漫的東西。然後,我想到了各種各樣的“愛”,比如親情之愛,友情之愛等等。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壹個愛的王國,豐富,無私,偉大。只是壹種天生的卑鄙,讓大多數人寧願把愛藏在心裏,也不願與人分享。
我覺得“愛”應該是人生中最復雜最簡單的情感體驗。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愛與被愛,誰也說不清我們離被愛有多遠。我挺喜歡現在流傳的那首小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妳面前/妳不知道我愛妳...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魚和鳥的距離/壹個在天上/壹個在深深地潛入海底”。雖然表達了無時無刻不在熱戀中的愛,但也反映了人們情不自禁地花掉它的悲傷。
愛和被愛都是美好的。也許每個人都有過愛與被愛的遺憾,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成為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我們的生活需要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出心中的愛,生活才能變得豐富多彩。愛是壹陣微風,可以吹走世間的塵埃;愛是陽光,能溫暖人心;愛是壹顆心,可以為彼此搭建溝通的橋梁。愛情可以化敵為友,可以感化人心,可以讓人感動,可以平淡無奇,可以無與倫比...我生於50年代末,小時候得到最多的當然是父母最溫暖最慷慨的愛。但是,我更難忘和感動的是最無私最真誠的鄰裏之愛。
1972 65438+2月,我們壹家經過三年的“五七軍”生涯來到盤山縣。那時候房源還很緊張。父親單位在郊區河南村鐵路橋附近給我們壹家六口租了壹間平房。房東是個小姨,帶著壹個不到兩歲的小女孩。據說她男的因為盜竊入獄,他們家是外地來的,沒有土地。這個人在磚廠做臨時工,最後蓋了三間房子。男子出事後,家裏沒有了經濟來源,孩子上不起托兒所。我姑姑在家,給市裏的紙箱廠糊紙箱,接點水洗衣服,但還是杯水車薪,只好另租房子。我們壹家的到來,無疑給這個曾經冰冷的房子增添了幾分生機。父母總是在下班後盡力幫助他們母子。家裏有些好吃的東西是不能忘記的。除了弟弟,我和兩個姐姐放學後輪流幫姑姑照顧小妹妹,直到姑姑的男人出來,家裏才有了過去的希望。我們兩家的友誼在潛移默化的互幫互助和快樂中上升,多年後變成了無所不包的愛。
1974 10我們家終於盼來了兩間不到30平米的福利房,也就是傳統的壹間半平房,大房子,廚房小套房。雖然有點小,但足以讓我們興奮和激動。我們的鄰居和我們壹樣,也是五七部隊的海歸。女主人姓單,她媽媽讓我們叫她單阿姨。她清瘦可親,帶著壹副高度近視眼鏡,在銀行上班,卻是壹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英雄。也許我們命運相同,身在異鄉,很快就會像壹家人壹樣。當時,平房前有壹個小院子,除了壹個裝雜物的簡易“谷倉”,還有壹塊10平方米的空地。我們兩個院子合二為壹,夏天種了些蔬菜和花,郁郁蔥蔥,生機勃勃。課余時間,孩子們不僅交換繪本、聽廣播,還纏著媽媽講家鄉美景、人生旅途的神奇故事。父親們經常在壹起喝酒聊天,有壹個愉快的小吃,就是院子裏種的茄子黃瓜西紅柿大蔥蘸醬油鹽豆之類的。
單姨的大姐是小院裏第壹個出嫁的。姐夫家離東遊大院不遠。結婚那天,姐夫騎著自行車載著他的姐姐,後面跟著他的好朋友,他的自行車上也載著壹個行李箱和壹個包裹。我們穿上新衣服,像家人壹樣去吃飯,像過年壹樣熱鬧。後來山姨的大哥二姐相繼下鄉,我們在小院裏抹著眼淚為他們送行。1977在我中學即將畢業的那壹年,我不到40歲的母親,因壹場意外的醫療事故癱瘓為“植物人”,半年後去世。我記得那是壹個灰暗的早晨。爸爸和山阿姨領著我和兩個姐姐弟弟站在單位派來的大貨車的車廂裏。我媽裹著白布,靜靜地躺在擔架上。大人們面無表情,孩子們互相依偎著。才在車到北鎮殯儀館的那壹刻,眼淚拼命湧出。我的眼淚裏包含著即將面對艱苦生活的無奈。面對現實,我不得不放棄參加高考的機會,我很失望...從那以後,單身阿姨壹家更加關心我們,給了我們無盡的愛。單阿姨像媽媽壹樣,經常幫我們縫洗被褥,做棉褲,還教我搟面、煎餅、做家務...艱苦而溫暖的日子壹天天過去了。
1986年8月,我在那個小院裏迎來了我的新婚妻子。我們去結婚的那天早上,單阿姨笑著把50塊錢塞到我口袋裏,告訴我在外面要註意安全,以後要如何面對新的生活。我情不自禁地擁抱了珊姨,把他們記在心裏。第二年春天,山阿姨死於肺癌。同年7月,壹個嬰兒在那個小院子裏呱呱叫,我的兒子出生了...現在,我們的祖先相繼離世,永遠聚集在那個小院子裏。我們的孩子都已經走出了院子,但無論走到哪裏,沒有“柵欄”的日子,都是我永恒的思念:那些安靜幸福的生活,那些青澀朦朧的情感...
愛和被愛之間沒有距離。當明天變成了今天,變成了昨天,最後變成了記憶中不再重要的壹天,我們會突然發現自己在無意識的愛的推動下神奇地前進,而不是在靜止的列車中前進,與相鄰的列車交叉,仿佛我們在前進,我們真的在愛與被愛中成長。
愛與被愛是每個人的權利,我們會努力在愛的世界裏找到另壹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