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民族民歌可以分為哪些體裁,有什麽特點和作用?

民族民歌可以分為哪些體裁,有什麽特點和作用?

少數民族民歌最常見的是歌頌神話、歷史、傳說的敘事曲,表現愛情生活的情歌,勞動生產時唱的勞動歌,各種儀式上唱的兒歌、儀式歌。

許多民族都有在傳統的民族節日、婚禮和喜慶日,或新房建成之夜唱敘事曲的傳統。敘事曲的演唱形式大多是獨唱,也有和唱的。敘事曲的曲調壹般較短,是單句或由兩個樂句組成的單段。起伏不要太大,音域不要太寬,詞曲結合緊密,曲調吟誦與語言的音調相協調。長歌的歌詞很長,從十幾段到幾十萬行都有。因為唱完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大部分都是用自然的聲音唱。

敘事曲可分為詠史詩和傳奇曲,詠史詩包括創世詩和英雄詩;傳奇歌曲多以民族遷徙的史實、歷史上英雄的功績和愛情的悲劇為題材。敘事歌曲主要講述生動曲折的故事,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表達深刻的社會主題。敘事歌曲對於沒有文字或者有文字但不流行的少數民族來說,其藝術欣賞的意義遠遠超出。通過敘事歌曲,把先民創業的艱辛和他們的豐功偉績生動地展現在後人面前,使本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和心理意識代代相傳,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後人對本民族、對家鄉的熱愛和信心。很多敘事歌曲實際上成了維護民族精神的紐帶。

歷史詩可分為神話詩和英雄詩。起源於人類童年的神話歷史的詩歌,是各族先民對不可理解的自然現象的天真解釋,也是他們征服神秘自然力的欲望和力量的象征。它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如何創造世界,山川河流的形成,日月星辰,風暴雷電,動植物,人類和民族的起源,洪水災難後兄弟姐妹的通婚繁衍,人類祖先與妖怪鬥爭的故事。目前,中國西南地區流行神話和歷史詩歌,代表作品有彜族的《梅哥和阿Xi紀弦》、瑤族的《米羅陀》、苗族的《古詩》、哈尼族的《奧塞米》、拉祜族的《穆帕帕》、阿昌族的《紮帕瑪和紮米瑪》。英雄史詩又稱勇士之歌,以英雄為題材,記敘他們的戰鬥業績,充滿幻想和神話色彩。戰士歌的形成比神話史詩晚得多。壹般認為它產生於氏族制度處於解體邊緣,部落聯盟或國家已經出現的時代。那時候,人們已經不再幻想世界的創造,自然和人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而是更關心自己氏族和部落的生存和發展。可以說,勇士歌的出現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勇士歌目前流行於中國北方,代表作品有藏族的《格薩爾王》、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格薩爾王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宏大的英雄史詩。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30卷,100萬行,1000多萬字。它不僅體量雄偉,場面壯觀,形象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而且社會歷史內容豐富,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堪稱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各民族音樂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

敘事曲中傳奇歌曲的歌詞壹般較長,但反映的是人們進入階級社會後的思想和生活。傳奇歌曲的產生與優秀歌手的演唱活動密切相關,因為它有固定的情節、復雜的結構和相對穩定的人物形象,所以只有壹些優秀的歌手才能保存和演唱。中國少數民族的傳奇歌曲雖然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但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1),反映了美與醜、善與惡的鬥爭,如凱諾與開岡、傣族的叫花樹屯。(2)歌頌純潔的愛情,反映反對封建暴政和壓迫,爭取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鬥爭。如彜族、撒尼人的阿詩瑪,回族的馬武、嘎都等。(3)歌頌歷史上英雄的光輝業績,講述有關民族的歷史。如蒙古族的《伽達默爾》、裕固族的《西支哈支》、苗族的《張秀梅之歌》。

情歌是少數民族民歌中最受歡迎的部分。由於風俗習慣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情歌演唱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可分為兩種:壹種是在草原、森林、山野或勞動中演唱,多為即興的壹部抒情短歌,包括對唱和獨唱。表現的內容壹般是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對戀人的愛和向往等。這種類型在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中比較常見,因為舊社會北方民族的婚姻狀況都是由父母包辦的,青年男女婚前不能自由交往。另壹種是在月光下,在火塘邊,在酒店裏,或者在專門唱情歌的節日和歌會上唱的。多為男女對唱,篇幅較長,生動地表達了愛情的誘惑、相思的纏綿、離別的傷感以及戀愛過程中的各種復雜感情。這類情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往往不僅唱出了愛情,還展現了歌者的智慧和才華。除了單聲部民歌,還有很多多聲部作品。這種情歌在西南地區相當普遍,因為那裏大多數少數民族的習俗允許青年男女在婚前進行廣泛而自由的社會活動,這就為這種情歌的產生和保存創造了條件。

彜族尼蘇人的“曲子”是第二類情歌的代表。曲子由建腔、正調、虛度人生三部分組成,每壹部分又包括許多小部分,在音樂形式上已成為冗長的套曲形式。“曲樂”的演唱形式多樣,獨唱與合唱交替進行,調與獨唱相結合。在唱法上,真假聲交替使用,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風格。《曲子》的旋律既有抒情基調,又有敘事部分,表現力很強。

勞動歌是直接伴隨勞動的民歌,在集體勞動中唱,在個人勞動中唱。集體勞動中演唱的勞動歌曲,多為和聲或合唱,結構短小,節奏規則有力,音域狹窄,曲調高亢。在勞動中,它不僅起著統壹勞動行動的組織作用,而且起著調節精神、激發熱情、緩解疲勞的作用。這種勞動歌曲在南方從事農業的民族中比較常見,如藏族的《打麥歌》、瑤族的《拉木歌》、景頗族的《倒米歌》等。個別勞動中演唱的勞動歌曲,由於壹般不配合勞動運動,旋律起伏較大,音域較廣,節奏略自由。這類勞動歌曲主要流行於北方從事遊牧和漁獵的少數民族中,如裕固族的《乳雛畜歌》、東鄉族的《趕驢歌》等。

兒歌分為兩種,壹種是搖籃曲,壹種是兒童遊戲歌。過去,少數民族地區沒有學校,沒有文化教育設施。孩子小的時候聽搖籃曲,大了以後再在遊戲裏學童謠。他們從這些童謠中學到了東西和知識。兒歌的旋律壹般比較簡單,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內容有兒童特色,所以可以代代相傳。催眠歌是給嬰兒唱的,緩慢、柔和、悅耳,壹般都有很強的民族特色,比較古老,如滿族的《搖籃曲》,維吾爾族的《米,巴拉姆》。兒童遊戲歌曲節奏比較整齊,往往配合遊戲的動作。曲調活潑健康,如錫伯族的小青蛙,藏族的小鹿,佤族的飛鳥。

儀式歌是少數民族民歌的壹種特殊體裁。是在舉行祭祀、慶典、婚喪等儀式時,有固定布景和內容的歌曲。儀式歌與少數民族的宗教活動和習俗密切相關,可分為祭祀歌和儀式歌兩大類。

在古代,各族先民都有壹段信仰“萬物有靈”的時期,經歷了許多崇拜神靈的歷史階段。人們為了乞求大自然的恩賜,發展生產,對大自然進行了呼籲、詛咒和祈禱,配合這些活動而唱的歌就是最早的祭祀歌。隨著這些活動的逐漸形成和固定,祭祀歌被定型並代代相傳,從壹開始就與原始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於宗教不同,崇拜的鬼神也不同,少數民族的宗教祭祀歌曲也非常豐富,既有崇拜天地鬼神和祖先靈魂的歌曲,也有崇拜山川、河流、樹木、道路、船只、魚、牲畜、莊稼和生產工具的歌曲。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祭祀歌以其獨特的角度記錄了民族歷史發展的某壹方面,是研究各民族思想發展、宗教觀念、道德心理、音樂文化的重要資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祭祀歌無疑會逐漸失去過去的意義,作為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財富被保存下來。

日常生活中與風俗禮儀密切相關的歌曲稱為禮儀歌。這部分民歌反映了各民族的民俗禮儀,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不合理事物的詛咒,是研究人們思想、社會習慣和家庭發展史的珍貴資料。少數民族世俗禮儀歌的內容非常廣泛,有“生日快樂歌”、“成人歌”、“婚禮歌”、“葬禮歌”、“迎新家歌”、“酒歌”、“茶歌”等。可以說,哪裏有風俗習慣,哪裏就幾乎不可能沒有歌曲。這裏重點說壹下“婚禮歌”、“葬禮歌”、“酒歌”。

“婚禮歌”是各民族禮儀歌中最豐富多彩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都不壹樣。如果在內容上有雷同,就是娘家要表示依依不舍,要求姑娘結婚後要勤儉孝順公婆;婆媳祝賀新婚夫婦和諧共處,生活幸福。各族婚禮歌曲成套。如藏族新娘在離開家庭時,唱“婚嫁歌”向父母、兄弟、姐妹、姐妹告別。男方迎接女方的送別客人,唱《迎賓歌》歡迎新娘及其親友。接下來,男女雙方合唱《樂賓歌》,以示對參加婚禮的賓客的熱烈歡迎。女方送丈夫回娘家時,男方唱《送客歌》表示告別。哈薩克族婚禮歌曲壹般由八首歌曲組成。首先由壹名歌手演唱《婚禮開場歌》宣布婚禮程序和娛樂活動安排,並代表嘉賓向主持人祝賀。然後,伴郎唱《奪新娘調》,解釋女學生要結婚的原因。由男方接新娘的小夥子們和女方的姑娘媳婦們壹起唱“嘎,嘎”。男人向新娘描述婚姻生活的美好,而女人則更多地向她訴說離家的痛苦。離家前,新娘在父母面前唱了壹首《哭嫁歌》,強烈控訴買賣婚姻的罪惡,唱出她個人的心酸。唱完《哭泣的婚禮歌》後,新娘唱起《送別歌》,與家人、村民壹壹告別。作為對“送別歌”的回答,通常是由壹位男性長輩來唱“勸婚歌”。當新娘到達公婆家時,她會舉行壹個揭開面紗的儀式。這時,歌者會唱“揭簾歌”,勸說新娘如何遵守婦道,並介紹公婆的親友和部落的祖傳規矩。“新娘歌”是新娘在婆家自我介紹,然後在“揭牌歌”後演唱的歌曲。

喪歌是與葬禮有關的儀式歌曲。內容包括悼念逝者,安慰親人,引導逝者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安息。由於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喪葬歌的內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壹般來說,它們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喪葬歌、吊唁歌和挽歌。喪歌是唱給死者親友或鄰居聽的歌。很多民族都有哀悼時不直接講故事的習慣,而是委婉含蓄地講清楚,讓聽者不會覺得突然。含蓄的語言、委婉的說法和貼切的比喻是這類歌曲的重要特征。喪歌在曲調上具有強烈的說唱性質,並輔以向下的悲涼基調。吊唁歌與喪歌相關聯,歌唱的目的是向逝者親友表示哀悼。挽歌主要是悼念死者時唱的,分為領袖挽歌和家族挽歌兩種。首領挽歌是用來悼念部落首領和其他有地位有尊重的人。歌曲往往描述死者壹生的成就,悼念他的死給部落或村莊帶來的損失。這些挽歌大多是全村人和所有掉隊的人唱的。家屬挽歌多由死者家屬演唱,語速壹般很慢,表達失去親人的悲痛。

《酒歌》是喜慶宴席上飲酒敬酒時唱的歌。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專門的酒歌,壹般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透露著親朋好友之間樸實真摯的感情。在許多民族中,敬酒歌因烤面包機和烤面包機的身份不同而不同,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曲調豐富的特點。

不同民族的民歌體裁不同,體裁劃分的標準也不同。比如俄羅斯族和南方的壹些少數民族根據聲部的多少把民歌分為多聲部和單聲部兩類;蒙古族民歌按節拍形式分為散板長調和板短調;裕固族民歌根據歌詞有無韻分為“雅樂”和“非雅樂”;哈薩克族民歌按曲調性質分為“月倫”和“安”。根據每首民歌產生的地理環境,朝鮮人民可以分為“西路”、“南路”、“中路”三類。同時,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兩種以上的流派分類方法。比如蒙古族民歌,根據演唱的場合可以分為“土林路”和“榆林路”兩類。《土林道》是壹首酒歌,也是莊嚴場合唱的宗教儀式歌。《玉林路》包括寓言歌、情歌等日常民謠。裕固族民歌根據演唱的場合還可分為牧歌、情歌、酒歌、勞動歌等不同類別。朝鮮族民歌按原生態環境可分為勞動民歌、抒情民歌、敘事民歌和風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