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10 10月8日,出生在山東濰坊諸城臧家莊壹個寒酸的家庭。1923年夏天,考入山東省第壹師範大學。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新的文學作品,並開始創作新的詩歌。1927年初,考入軍政學堂武漢分校(黃埔軍校五期),參加北伐戰爭。
1933年出版第壹本詩集《烙印》,受到聞壹多、茅盾等前輩的好評。1949年7月,當選為中華全國作家協會會員。1954年,《臧克家詩選》出版。1956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1959年出版詩集《春風集》、《歡呼集》、傳記詩《李大釗》。
臧克家的主題思想
臧克家立足於民間意識,力圖再現當時的生活現實和人民的生活狀況,這就註定了他的詩歌大多是關於民間土地和下層人民的,而臧克家的主要優秀作品基本上都是關於農村的。臧克家的交誼詩樂於傳達朋友們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不屈不撓的生活意誌,這在他贈給姚、徐遲、田漢、茅盾、巴金、方音、冰心、白壽彜的詩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當臧克家開始寫作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在苦難中掙紮的祖國和人民,而在筆下揭示的是饑荒和毀滅的黑暗和壓抑的社會現實。在社會主題的表達上,臧克家表現出強烈的群體傾向。即使他把筆轉向壹個不幸的個體群體的形象,藏詩也表現出強烈的群體傾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