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死亡詩社》,不禁感慨:“我這輩子要積累多少人品,才能遇到基廷先生這樣的好老師?”現在老師多,好老師少;老師很多,但受教育的人很少。
《死亡詩社》是壹個關於教育的故事。威爾頓大學預科學校是壹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名校,以傳統僵化的教育模式著稱。影片壹開始,這所學校就給了我很深的不適感——這裏的氛圍太嚴肅了。直到基廷先生的到來,打破了這裏的死氣沈沈的氣氛。
第壹節課,基廷老師帶領學生來到校史陳列館,引導他們從泛黃的老照片中思考生命的意義。看到那些照片的時候,我壹瞬間驚呆了。所謂“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透過照片裏壹張張明亮的臉,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生老病死是這個世界的規律,再漂亮的臉蛋也有衰老化為塵土的壹天。那麽,正如基廷老師所說,為什麽不“抓住當下”呢?有花可以直折,不要等沒有花才折。人生那麽短,最好能和自己喜歡的壹切在壹起!
把握當下,探索生命的意義,是基廷教給學生的第壹課。也正是這不平凡的第壹課,在學生心中埋下了追求理想、打破枷鎖的種子。這第壹課放在20多年後的今天,同樣值得老師們學習。
第二節課,基廷帶著學生撕下壹本英文詩集的序言。他告訴學生們:“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壹部分,人類充滿激情。是的,醫學、法學、商科、工科都是可以支撐壹個人壹生的崇高追求。但是詩、美、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這也許就是詩的真諦。不是書上那種冷冰冰的類型,而是人的真情實感的結晶。它是有溫度的,它是溫暖的,歡快的,悲傷的,憤怒的。
我是壹個非常愛書的人。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用臟手去摸,這是最基本的,也沒想過撕。但基廷先生的“撕書”壯舉,表面上是撕書,實際上是教學生敢於突破課本和學校的束縛,最終找到真正的自己。這是基廷先生給他的同學們上的第二堂課。他不拘泥於課本,敢於突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三節課,基廷老師幹脆站在講臺上,讓大家站在講臺上“換個角度看世界”。而這也是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基廷先生解放了這些被如此桀驁不馴地壓制著的孩子。他讓他們站在講桌上,用沾滿灰塵的皮鞋踩在象征著所謂傳統、紀律、榮耀、威嚴的講桌上,然後把這些所謂的意義全部踩在腳下。只有掙脫牢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死亡詩社》充滿了青春的記憶和對教育體質的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少年尼爾、諾克斯、查理、托德,仿佛就存在於我們身邊。
在基廷先生的帶領下,這些少年逐漸改變了。尼爾不顧父親的命令參加戲劇表演,諾克斯鼓足勇氣向喜歡的女孩表白,查理悄悄在校報上發表文章要求學校接收女生。變化就在這種微妙的方式中。在這些少年中,有壹個人帶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和思考。他是-尼爾。
尼爾,有壹個父親早早為他鋪就了壹條康莊大道。他的父親希望他從威爾頓畢業後能考上哈佛醫學院,將來成為壹名受人尊敬的醫生。
但是尼爾根本不想當醫生。他的夢想是成為壹名演員。“這是我人生中第壹次知道自己想做什麽。”這是尼爾拿到《仲夏夜之夢》演出資格後說的第壹句話。那時候的他興奮得像個孩子,興奮得像個剛開始了解世界的嬰兒。他興高采烈,不知所措。但是這壹幕在我看來是那麽的悲傷和可憐。
基廷老師說:“妳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妳越晚開始尋找,就越不可能找到它。”事實上,許多人只是虛度余生,直到死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可悲的是,我們的教育教會了我們如何解三角函數,如何看更高的等壓線,如何在半小時內寫出壹篇低分的作文,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做壹個“人”。壹個有脾氣,有靈魂,有原則,不氣餒,敢於召喚,熱愛自由的人。
尼爾重組了基廷先生的秘密文學俱樂部“死亡詩社”,並在沒有告訴父親的情況下參加了戲劇表演,導致了他和父親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舞臺上,他光彩奪目,但在現實中,他卻要面對父親的冷眼和無情的迫害。他很痛苦,很迷茫,卡在理想和現實的縫隙裏。
最後,尼爾在表演中戴上了荊冠,草草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尼爾身上,我們看到了壹個追夢人的熱情和兇猛,但同時也看到了壹個被深深囚禁的少年的無奈和絕望。尼爾,他不能決定任何事,甚至他自己的命運。最終,他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毀滅了自己,但也獲得了自由。
那麽,我們現在有多少人陷入了尼爾的悲劇?老師家長的壹句“我是為妳好”能影響多少孩子的壹生?
從小到大,當老師的父母問孩子將來想做什麽,得到的回答都是“老師”、“科學家”、“醫生”、“律師”壹樣的。我們都知道這些職業夠體面,夠“理想”。
但事實上,孩子的理想怎麽會這麽缺乏呢?牛仔班的春天裏,間諜、熱氣球駕駛員、演員、魔術師、風水師這些看似“不靠譜”的職業,曾經是孩子們心中最夢寐以求的職業。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多少人童年的夢想早已被塵封褪色,那些年輕時想當“演員”、“魔術師”的人只是搖搖頭,又談了起來。他們也開始像父母壹樣追求穩定、舒適、不變。夢終究只是夢。
年紀輕輕就種下的種子,已經埋在黑暗的內心深處,沒有陽光雨露。這樣的種子如何結出美麗的果實?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不是他們的傀儡,不是實現他們願望的工具。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會過得很精彩,那麽尼爾式的悲劇就不會再上演了。
因為尼爾的死,基廷先生受到牽連,這個保守的學派無法容忍基廷先生這樣的“異端”,他被革職了。
但就在基廷先生來教室取行李的時候,最守紀律、最謹慎的學生托德突然站在課桌上喊道:“隊長,我的隊長!”“這是他們對基廷先生的獨特昵稱。然後,許多學生站在課桌上。而這壹幕也成為了《死亡詩社》中最經典最感人的壹幕。
“死亡詩社”的解散、尼爾的自殺、基廷先生的被革職,看似是“封建勢力”的勝利,但基廷先生教給學生的自由思維、突破精神、創新意識,早已深入青少年的內心。直到幼苗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我相信,如果那壹天到來,威爾頓學院乃至整個教育領域的教育構成將被徹底顛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壹句話:“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艷了。”所以今天我也想說:孩子的心靈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靈魂太閃耀了。
在讀大學生
寫點故事,打點雞血。
有夢想,熱愛生活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評論,回答,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