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桃花源的文學常識

桃花源的文學常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壹。《桃花源記》描繪了桃花源和平、幸福、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陶淵明(365-427)是晉宋時期的詩人、詞家、散文家。被稱為“隱逸派詩人”的陶淵明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整合。陶詩歌的藝術成就自唐代以來壹直受到推崇,甚至被奉為“詩之根本原則”。傳世* * *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帝公瑾為零陵王,改國號為“雍初”。第二年,劉裕密謀用被子悶死公瑾。這些不能不引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對劉裕的政權產生了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仇恨。

但他無法改變或幹預這種狀況,只好借助創作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造出壹個與骯臟黑暗的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利益。《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欣賞

本文意境細膩,以武陵漁父行蹤為線索,將現實與理想境界聯系起來。虛實結合也是其特點之壹。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潔,意味深長,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卻使景物生動,引人入勝。文章內容詳實,略有側重。

百度百科-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