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真實是虛無的,所以音樂無所謂真實與否。應以“和而無聲樂,自得其樂”和“反聞自性,性至上”為基礎,通過內心感受達到禪宗的自得反悟。
擴展數據
贊賞:
詩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琴與指,也就是序中所說的琴與十二琴,是相互依存,缺壹不可的。沒有壹個,就沒有“天籟之音”。似乎蘇軾的這首詩,既不是寫景,抒情,也不是寫物,而是通過琴來表達壹種哲理。這個哲學就是鋼琴和手指是演奏優美音樂的主客觀條件,它們相互依存,對立統壹。
有了聯系,世間萬物皆名,由對立統壹而成:有千裏馬不遇伯樂,千裏馬難脫穎而出。有才能的人無主,有才能的人也會死。
讀蘇東坡的琴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從內容上來說,詩以物通事,言近而意遠。
詩在形式上采用了有問無答、有駁無辯、自由回復的手法,給人以清新的味道。宋代詩歌充滿了變化,蘇軾是倡導“變”的先驅。《秦時》表現出的這種創新,無疑是宋代詩壇的壹個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