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陶淵明飲酒詩

陶淵明飲酒詩

陶淵明飲酒賞析

●原文

蓋房子是人情,沒有車馬。問妳能做什麽,妳的心遠沒有自我偏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話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說什麽了。

●背景介紹

陶淵明(365 ~ 427)生於旬陽柴桑。石濤淡化清遠之筆,寫農村生活和市井風光,為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

《飲酒》有二十二首詩,這是第三首。之前有個小序言,說明所有作品都是醉了,不是壹時寫的,沒有內在聯系。他們繁榮而獨立。這首歌主要表現了隱逸之趣。下班後,喝得酩酊大醉,在晚霞的映照下,在山嵐的掩護下,采菊東籬下,遙望南山,此時是多麽的深刻!陶詩的壹大特點是質樸,情與意是壹體的,不可分割的。他經常用“忘詞”、“遺忘”之類的詞來阻擋對理性規律的探索和揭示,這可能是詩歌回歸自然的壹種表現。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他的120的詩可以說是很不錯了。我們可以說,唐代以前題材眾多的詩歌,到了唐代才達到頂峰。比如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但是有壹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山水田園詩是陶淵明開創的,被陶淵明推向了頂峰。我們說唐代有很多田園詩人,比如王維、孟浩然,宋代也有壹些田園詩人,比如範成大、楊萬裏。唐宋那麽多的山水田園詩人,應該說他們的山水田園詩都在陶淵明山水田園詩的陰影之下,可以說不比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多。因此,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寶貴的財富。

他生於公元365年,卒於公元427年。人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9歲之前,以讀書為主;從29歲到41歲,外出做官壹段時間,再到退休,是壹段反復的官退時期。他在彭澤做縣令的時候,上級來視察工作,下級文士說,妳快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再去見他。他嘆了口氣說:“我不能為了五鬥米而向村裏的孩子彎腰。”所以他掛上帽子就走了。這種為了五鬥米不彎腰的精神,是我們中國知識分子的驕傲,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知識分子。像李白壹樣,他說“我怎麽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呢”,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後來他退休到農村,在那裏度過了晚年。他和村民們關系很好。他有酒的時候,就讓隔壁的老人壹起喝。他沒有酒的時候就去敲人家的門,說妳家有酒的話,所以這個很直白。而且,他還親自參加了體力勞動。他寫了壹首詩,“山南種豆,草滿豆苗。清晨早起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月光下扛鋤頭歸來。路窄草木長,夕露沾衣;衣不蔽體,但心願不違。”這個“願”壹般理解為回歸自然的願望,但我覺得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另壹種解釋,就是這個願望是壹個豐收的願望。我覺得只要有豐收,衣服濕了也沒關系。這種理解可能更貼近普通人,這壹點也不會影響陶淵明形象的偉大。陶淵明的性格很直爽。他自己說“少不適合俗運,自然愛秋山。”他很喜歡自然率真,有壹個很典型的例子。他不會彈鋼琴,但家裏壹直放著壹架有弦的鋼琴,就是沒有弦的那種。當他高興的時候,他用它拉鋼琴。沒有弦,就壹定沒有聲音。如果沒有聲音,就不要發出這種聲音。"但是如果妳在鋼琴上玩得開心,為什麽還要費事去彈琴弦呢?"也就是說,只要有彈鋼琴的興趣,就不需要有琴弦的聲音,很有意思。他壹生最愛的東西壹個是酒,壹個是菊花,兩者都很突出,這兩點在《飲酒》第五部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很好。開頭他說,“蓋房子是在人間,但沒有車馬的噪音。”他把自己的房子建在人間,卻聽不到車馬的聲音,所以人間壹定有車馬的聲音。為什麽沒有車馬的噪音?他問自己“我問妳為什麽不行”,也就是我問妳是什麽原因讓妳走到這壹步。接下來他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非常著名的詠菊詩。“采菊東籬下”是臥姿,“悠然見南山”是臥姿。在“東籬下采菊”下,他不經意間擡起頭去看南山,美麗的南山就是廬山,家鄉的廬山,壹下子跳進了他的眼簾。所以“看見”這個詞用得很好。蘇東坡曾說:如果把這個“看”南山改成“望”南山,那就沒意思了。接下來他說“山裏的天氣壹天比壹天好,鳥語花香”,意思是山裏的自然景觀早晚都很好。到了晚上,鳥兒叫上它們的朋友,壹起返回,大自然就是在這種自然的氛圍中回到鳥巢的。那麽從這樣壹種非常自然坦率的意境中,陶淵明感受到了人生的某種處境。但這樣壹個很微妙的情況,很難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語言表達,所以“想爭辯又忘了說。”

這首詩是壹首非常好的詩,它的美在於感情的真實,壹切的自然。尤其是“問君所能,心遠不偏”和“心遠不偏”對我們今天也是有啟發的,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這樣壹個非常現代和喧囂的社會,我們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山林。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實中,只要我們每個人遠離壹些名利,遠離壹些物質追求,遠離壹些世俗官場,那麽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會變得偏僻,我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寧靜。我們也會克服壹些浮躁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很安靜,這對自己人生的修養和社會的安寧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