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汾酒詩歌征文比賽

汾酒詩歌征文比賽

4月3日,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唐歷史學會、汾酒集團聯合舉辦的“紀念杜牧詩《清明》1193周年暨2018春季汾酒文化論壇”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舉行。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中國唐史學會副主席杜文玉,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與汾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出席論壇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宋建平、山西省社科聯副主席王誌超、汾酒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建偉、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曙光、汾酒集團文化總監、汾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晶安,以及來自全國六省市八所高校、社科院的100余名教授、專家、學者。

李秋喜委員長在歡迎詞中對與會的學者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他說《清明》詩因酒而紅,名詩離不開名酒。白居易曾寫過壹首“舊路輝煌”的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曾到過汾州並寫詩。汾就是汾州,也就是現在的汾陽。他們來汾陽的重要原因是這裏的杏花村有好酒。汾酒因《清明》壹詩而聞名,使汾酒家喻戶曉,創造了汾酒的重要輝煌。為銘記杜牧《清明》壹詩對汾酒的巨大貢獻,汾酒集團正式將杜牧列為“汾酒十賢”之壹,並豎立雕像永久紀念。

關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在哪裏,近年來壹直有爭議。我們紀念杜牧,不是為了參與這些無謂的紛爭,而是為了讓杜牧的名句被那些惡意的炒作所羞辱。和杏花村同名的村子確實很多,但它的現在和歷史有沒有名酒,不是幾句話就能改變的。杜牧因美酒而來到杏花村,因美酒而寫下《清明》這首詩。所以,我們有責任讓更多的消費者品嘗到杜牧喝過的美酒。只有誠信做事,用心釀酒,把杏花村汾酒所承載的中國酒魂和清明之魂發揚光大,才算是對杜牧最好的紀念。

來自全國各地的唐史專家、詩歌專家和文化學者,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從氣候、地理、歷史、詩歌、酒文化等角度,探討了杜牧與汾陽的密切關系,以及杜牧《山西杏花村清明》壹詩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陜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在發言中說,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杜牧早年至少兩次遊歷汾州,並在此寫下《清明》壹詩。從詩的意境來看,杜牧的情緒不高。很可能他想起了在這裏做官的曾祖父,他是“欲斷其魂”。從汾陽名酒生產的歷史中發現,杏花村遺址的考古發現,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時期,先民就進行了原始釀酒,其象征性的酒器就是杏花村遺址發掘的小口尖底甕。

考古發掘進壹步證實,早在商代這裏就有比較發達的文化。北朝時,生產出供上層皇族飲用的汾酒,成為宮廷貢酒。自近代以來,它獲得了許多榮譽,尤其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高獎壹等獎1915,使汾酒名揚天下。汾陽杏花村汾酒不僅生產歷史悠久,而且是國際名酒,自然受到盛唐大詩人杜牧的青睞和贊譽。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傑生表示,山西在唐代政治地理中具有關鍵地位和影響力。事實上,在唐代,並州地區與北京的長安和東方的洛陽是同構的,成為唐代政治地理的樞紐。唐代晉中地區的發展與當時的水環境、整治和水利建設密切相關。太原三市依水為城,依水而居。汾州在當地官民的努力下,溝渠相通,水生態良好。就地域環境的細節而言,唐詩中提到的“汾陽花”和“杏葉鞍”,以及汾州詩人薛能的《杏花詩》,尤其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請明》壹詩,可以為汾酒和杏花村的早期歷史提供確鑿而寶貴的歷史依據。

陜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薛平栓在發言中表示,唐代文人大量的飲酒詩詞,不僅生動地反映了他們對各種酒的消費,也極大地豐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詠酒對唐代酒的生產和消費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杜牧早年遊歷山西時,寫於汾州的《清明》詩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學者魯世紅在他的演講中說,在唐敬宗的鮑莉元年,杜牧是二十三歲,他喜歡在唐敬宗玩。在東部地區,河北三鎮被分離,上黨劉武也有二心。面對內憂外患,杜牧憂心忡忡。他壹方面寫《阿房宮賦》以諫,另壹方面又寫《商澤司徒書》以勸統壹河北三鎮。公元825年,杜牧出使山西,二月,從長安出發到洛陽,到了瀘州,在那裏勸降劉司徒失敗。北至太原府,南至汾古道合,寫有《並州道中》、《邊上三首》等詩,並寫有壹首《清明》途經汾州。經過30多年的考證和討論,無論是從自然氣候、歷史地理位置,還是從詩人杜牧創作清明詩的歷史證據來看,杜牧的詩《清明》指的是山西汾陽杏花村,都有大量詳實的證據可查。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賽在發言中表示,汾酒是中國釀酒行業最古老的品牌。它早在北朝就在中國家喻戶曉,至今仍保持著國家名酒的地位。文人對汾酒的偏愛,對汾酒的贊美,讓汾酒披上了其他名酒沒有的光彩外衣。汾酒在唐代被稱為“幹河酒”。李昭《唐史補》列舉了17種唐代名酒,其中提到了“河東幹和”。河東,壹般指山西,在汾陽釀造。除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贊美了詩人的前輩幹河酒,其他大詩人也有贊美之詞。比如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卷三十七)《偶寄郎誌》就唱出了“爭幹酒”之歌。張繼寫了壹首詩“愛釀酒,愛講和”(見《全唐詩》第384卷)。現存的敦煌文獻中有唐代王符的《茶酒論》,也將“幹酒酒”列為名篇。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永平在發言中表示,1,否定杜牧是《清明》這首詩的作者是站不住腳的。陳寅恪在研究《清明》壹詩時,認為它所描寫的氣候意象應該是中國北方的景色。2.1980之前,杜牧的詩,其實指的是汾陽的杏花村,沒有任何爭議。1982之後,由於經濟利益,對他的地理觀進行了進壹步的研究,形成了激烈的爭論。至於詩中提到的“杏花村”是虛指還是實指,我認為是實指,指的是山西汾陽。3.汾陽杏花村釀酒歷史悠久。汾酒,南北朝的北齊禦酒,唐宋的幹河酒,著名的羊肉酒,是杏花村釀酒的前身,吸引了包括杜牧在內的無數文人墨客。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雲濤表示,太原在李唐時期是隆興之地,長安到太原的驛道經過汾河流域,見證了唐代詩歌的繁榮發展。裴度、令狐楚、毛焰等許多高官和名人在此出入,張繼、劉禹錫、白居易都曾為此題詩。晚唐詩人杜牧早年有過北上和逆流的經歷。做官前,他走“太原-長安驛道”回長安,途經汾酒產地汾陽,問牧童哪裏有飯館。他在這次旅行中寫的詩《清明》反映了與《並州道中》、《遊遍》、《邊上三首》、《邊上深秋》壹樣的心情,都是年輕人為前途奔波的苦悶心情的寫照。

蘭州財經大學敦煌文化學院教授高其安在致辭中說,世界都知道,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贊美的山西杏花村“汾酒”,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山西名酒。其實,古絲綢之路上廣為流傳的“羊酒”,就是宋代的汾陽汾陽汾酒。它的流行和知名度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有很大關系。由於宋太祖早年遊歷山西,喜歡喝山西酒,即位後下令山西的釀酒者為宮廷用酒,於是“羊酒”成為宋代宮廷用酒之壹。直到清朝,雍正帝還在暗地裏命令年羹堯進貢“羊肉酒”。

綿山問題專家、文化學者杜國華在發言中表示,清明節寒食起源於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70年歷史。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西河郡知府,西河郡即後來的汾州,是綿山的父親和母親。唐朝初年,清明節掃墓、踏青這種寒食的習俗蔚然成風,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杜牧年輕時曾來汾古道強巡,寫下千古名篇《清明》壹詩,促成唐代寒食清明節假期增至七天,讓官員從容祭奠墳墓。

上海大學國學學院教授、中國武則天學會副會長趙建民在致辭中表示,通過對杜牧詩文資料的研究,他對並州(太原府)的地理、人文、軍事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強烈的感受,汾陽是並州的重要郡縣。我認為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指的是汾陽的杏花村,並州汾陽的牧童確實指的是杏花村。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山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高春平作總結發言。他認為唐代是中國白酒文化高度發展繁榮的時期,也是汾酒第二次進入國際市場的高峰期。李白、白居易、王波和杜牧的詩歌在日本、朝鮮和其他國家廣為流傳。晚唐大詩人杜牧寫下的《清明節》:“請問酒樓在哪裏,牧童指點杏花村”,讓杏花村汾酒再次名揚海內外,成為流傳千古的名酒褒句。

明清時期的汾酒商以汾酒為主導產業,蒸餾酒技藝在中國杏花村的廣泛傳播始於明初。主要途徑有:壹是移民傳播,大量汾酒釀造技術人員跟隨移民隊伍,分布在全國18個省份,於是汾酒釀造技藝在全國廣泛傳播。第二是晉商的傳播。今天,全國各地歷史悠久的白酒產區往往是晉商聚集的地方,很多地方的白酒前身都是晉商開辦或參股的酒廠。山西人把汾酒技術帶到貴州,生產茅臺酒。晉商進入陜西,西鳳酒誕生。晉商到了瀘州,就出現了瀘州最老的坑。於是,明清時期,晉商構築的汾酒傳播之路,勾勒出了今天中國白酒業的布局。

杏花村遺址6000多年的歷史,汾陽縣2000多年的歷史,杜牧《清明》詩1000多年的歷史,巴拿馬壹等獎1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葡萄酒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在我看來,可以證明杏花村的汾酒是白酒的祖庭,是中國白酒的靈魂,是唐代大詩人杜牧不需要論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