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源頭之壹,其中蘊含的“人”的思想通過古羅馬文學對後來的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希臘神話,是原始人自由意誌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達。神話中,神的意誌就是人的意誌,神的情欲就是人的情欲,神就是人自己。其次,荷馬史詩以特洛伊戰爭為背景,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執著追求和對世俗生活意義的充分肯定。第三,希臘戲劇產生了三位偉大的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悲劇時期古希臘人的自我意識上升到壹個新的高度,文學對人性的探索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最後是古羅馬的維吉爾和路加,其中路加是早期基督教文學的優秀作家。
中世紀的文學以但丁為主,他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最後壹個詩人,現代的第壹個詩人。”代表作有《神曲》和《煉獄》。
文藝復興是歐洲文化的大轉型時期,人們對宇宙、社會、自我的認識向前邁進了壹大步。這壹時期,歐洲文化的古希臘羅馬淵源和希伯來基督教淵源形成了比希臘化時期更大的沖突和融合,帶來了文學中人文觀念的重大轉變。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以人為本,這與基督教的文化核心相沖突,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化沖突的焦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藝復興是壹個文化轉型時期,調整了曾經極端的人與神的關系,從而實現了“人”的覺醒和解放。這壹時期出現了拉伯雷、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中,堂吉訶德對意識的追求表達了覺醒的人們對找回中世紀被壓抑的自由本性和人格力量的強烈渴望。另壹方面,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化和藝術的大師。他對人類的理解遠比以前的人文主義作家深刻。他的悲劇表現了文藝復興後期歐洲人的困惑與迷茫,更清晰地反映了古希臘羅馬文化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17世紀的歐洲註重理性和秩序,這種時代精神集中體現在這壹時期的主流文學即古典文學中,也帶來了文學中人文觀念的演變。壹方面,文藝復興帶來了人類解放和社會進步;另壹方面,對個人自由的片面追求也成為人們道德水平下降和社會混亂的重要原因。古典文學也應運而生。這壹時期的著名作家是彌爾頓和莫裏哀。《復樂園》和《偽君子》是古典文學的傑出代表。
18世紀的啟蒙文學作為古典文學強調理性精神,但啟蒙文學的“理性”既肯定了笛卡爾的理性精神,又從自然規律的高度強調了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的社會規律,肯定了人的自我情感的自然合理性。盧梭是啟蒙文學中崇尚個人自由和情感自由的典型。他認為人性本善本美,但人類創造的文明卻是人類罪惡的滋生地。他的懺悔表明,真正值得崇拜的是人本身,而不是上帝。他的《新愛洛伊斯》是壹首關於自由悲劇命運的悲歌,也是對人性的溫暖呼喚。同時,伏爾泰的《老實人》和歌德的史詩巨著《浮士德》也反映了這壹主題。
19世紀,西方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思潮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繼興起,推動了各國文學的發展。
19世紀初,在1789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歐洲掀起了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浪漫主義成為壹股強大的文學潮流。浪漫主義文學註重表達主觀理想和個人情感,作家重視中世紀以來的民間文學和民族傳統。德國是浪漫主義最早興起的國家。在英國文壇,拜倫和雪萊是新壹代的浪漫主義詩人,《西風頌》和《傲慢與偏見》更是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大發展做準備。在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裏昂的中篇小說《阿達拉》和《勒內》開創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維克多·雨果的《克倫威爾的序言》是壹個浪漫的宣言。戲劇《埃爾·納尼》的成功標誌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小說《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
19世紀中期,歐美文學以現實主義為主。作家力求真實地描寫現實,在反映現實時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註重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把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作為其創作的思想基礎。法國文學在這壹時期有了很大發展。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標誌著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而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和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都成為代表作。在英國,狄更斯是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威廉·薩克雷的《名利場》,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也標誌著19世紀文學的發展。當然,19世紀中期西歐文學另壹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早期無產階級文學的出現,“憲章派文學”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無產階級文學。19世紀的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達到了歐洲的先進水平。代表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爾斯泰。19世紀的美國文學包括霍桑的《紅字》和梅爾維爾的《莫比·迪克》,而沃爾特·惠特曼是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詩集《草葉集》。
19世紀後期,歐美文學,現實主義繼續發展,自然主義盛行,唯美主義、象征主義等新文學流派相繼出現,無產階級文學也進壹步發展。自然主義把自然科學引向文學領域,要求作家冷靜、客觀、不帶感情,不對自己寫的東西和人做社會和道德評價。主要理論家是左拉,他認為人和動物在本質上是壹樣的。生物規律決定了人的心理、性格和行動。此時,愛彌爾·左拉是法國文壇自然主義文學的倡導者,她的作品包括《娜娜》和《旅館》。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作品也非常引人註目。在英國,蕭伯納是壹位重要的英國現實主義作家。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兄弟卡拉馬佐夫;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和《復活》也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還有美國的馬克·吐溫;傑克·倫敦也很有名。
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出現。比較著名的有高爾基的《母親》,肖洛霍夫的《沈默的頓河》,蕭伯納的《華倫夫人的事業》,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20世紀後期,現代主義文學應運而生。現代主義文學激烈地反傳統,但它在拋棄傳統文學的創作原則後,試圖建立自己的規則和範例。二戰中的後現代主義更是將早期現代主義的激進反叛推向了極致。現代主義的重要流派有:存在主義文學,是在存在主義哲學基礎上形成的文學流派,法國的讓·保羅·薩特和阿爾貝·加繆是存在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荒誕劇揭示了世界、人的處境和人自身生存狀態的荒謬。法國人尤金·尤尼斯庫和塞繆爾·貝克特是荒誕派戲劇的主要代表。新小說的代表人物是薩洛特,他的散文集《懷疑時代》被認為是新小說的宣言。黑色幽默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於美國的壹個文學流派。在思想上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黑色幽默作家大多關註現實。約瑟夫·海勒和庫爾特·馮內古特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魔幻現實主義以其深刻的意蘊、非凡的藝術造詣、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廣泛的群眾性,實現了高雅與通俗的奇妙結合。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歐美文學的豐富性就像中國文學的簡單性壹樣."這是最大的體驗。我覺得雖然中國的文學經歷了那麽多時代,有那麽多傳世佳作,但可能是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很單純,所以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文學作品都很單純。但是,歐美文學不同。從古希臘羅馬到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再到俄羅斯、美國,從古希臘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文學,到古典文學、啟蒙文學、浪漫主義,再到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現代主義文學,歐美文學吸收了那麽多國家人民思想的精華。所以歐美文學真的可以說是多姿多彩。
坦白說,我從初中就開始讀歐美文學了。但是,我之所以迷戀維吉爾、但丁、拉伯雷等西方世界的不朽作家,壹個原因來自於我對古典詩歌在這個時代已經過時的絕望,對中國平庸的現當代文學的絕望。其實我很懷念那個詩情畫意的年代,但是那些白衣勝雪的日子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所以,我放棄了中國當代文學。但在學習了歐美文學史後,我覺得也許文學是人類對外界現代生活的壹種自然反應。
雖然很多人說當代文學充滿了虛構,缺乏想象力,但我認為這不是當今生活的反映。也許,現實是嚴峻的:強大的物質主義力量和泛濫的功利主義。說白了,這個時代極其平庸,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時代的極度貧窮和虛弱。但是,我想說的是,也許我們生活的時代並不偉大,但不能說這個時代產生的文學都是糟粕。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懸崖上的寒梅和溫室裏的花朵各有內涵。即使不喜歡後者,我也不得不承認,在表達當今社會方面,後者比前者更真實。什麽作品可以流傳千古,不是我說了算。盛唐時期,糜爛腐敗嚴重,流傳著那麽多花花綠綠的話。現在,壹本花集收錄了這些曾經被唾棄的詩詞,讓人們重溫那個時代的浪漫。
所以,我覺得,無論什麽樣的時代,偉大與否,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去創作文學。描述社會的生活方式,表達妳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而那些正確描寫當時社會面貌或者表達作者真情實感的作品,我認為都是偉大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