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1905.3.5 ~ 1950.2.28)現代詩人。又名“雨巷詩人”,中國現代主義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是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安夫、江恩等。浙江省杭州縣(今杭州市余杭區)。他的筆名來源於屈原的《離騷》:“前有王澍為先鋒,後有費廉為部屬。”意思是屈原在天上漫遊,在地下尋找,坐在壹輛由龍馬拉著的車上,月神王殊在前面帶路,後面跟著風神費璉。王澍是神話傳說中驅趕月亮的神。她美麗,溫柔,純潔,優雅。我在法國留學,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人的影響。
代表作有《雨巷》,這也是他被稱為雨巷詩人的原因。此外,還有追夢人、暗戀者、煩惱者等。、以及《王草木》、《災年》等詩集。1923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25轉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語,次年在該校學習法律。他創辦了花圈、文學工作坊、新詩等刊物。1926年春,開始在與施蟄存合編的《花圈荀刊》上發表詩歌,以及處女作《含淚出門》。65438年至0928年的《雨巷》詩發表在《小說月報》上,引起了人們的註意,他被授予雨巷詩人的稱號。這壹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保留了中國古代詩歌傳統和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痕跡,並受到法國象征主義詩人維蘭德和中國李金發的明顯影響。
在他早期的詩歌作品中,大多以抒發個人情感為主流,情緒低沈,多愁善感。
戴望舒崛起於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新詩史上。他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光彩,又吸收了法國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芬芳,開拓了現代主義詩歌風格,著實引人註目。
戴望舒的詩歌主要受中國古典詩歌和法國象征派詩人的影響。前者如晚唐的文、李商隱,後者如、孟、,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詩歌內容上,他註重詩歌的完整和清晰,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