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創作特征

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創作特征

(1)營造感傷頹廢的情緒是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首要特征。

李金發(1900-1976),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家境富裕,但生活節儉,從小體弱多病。父親的嚴厲約束讓他覺得生活很無聊,母親的愛也完美無瑕,照顧了很多孩子。"我的童年是在無聊中度過的。"孤獨和沮喪。

1919 11,“男人要誌在四方”,去了法律雕塑,巴黎美術學院,省吃儉用。孤獨寂寞“沒有女朋友,中外沒有交流,沒有物質享受……所謂花都的狂喜不適合我,我是個俗人。”

除了雕塑,我還讀了很多文學作品,尤其是象征主義詩歌,把魏爾倫和波德萊爾視為“名譽老師”,愛不釋手。①性格氣質上的孤僻抑郁,對世界的悲觀認識②流浪者的辛酸孤獨,弱者的自卑怨恨③進步的書籍讓他覺得人類社會的罪惡太多,但他沒有反抗。改造社會的朋友圈,我沈浸在玩世不恭的山谷,頹廢而感傷的象征詩裏。

1920年開始寫詩,直到1925年回國才發表。回國後,我以奔波為生,我的詩歌非常難得。我寫的詩是“不是當年的精神。”

作者在下雨的現實下悲傷地呻吟。

《食客與糟糕的歲月》是在德國柏林考察期間寫的。當時德國經濟在壹戰期間極其困難,被稱為“艱難的壹年”,但他們卻是壹群“享受低價馬克之福”的遊客,被李嘲諷為“艱難壹年的食客”。***100首歌,幾乎壹首歌,感嘆流年和人生,唱出對感情和希望的幻想。

《幸福之歌》是李與德國畫家女兒浪漫愛情的情感記錄。人生觀突然變了,遇到困難就樂觀了。他的詩壹掃頹廢絕望的基調,卻充滿了愛和幸福。阿育王

(1)對自我生命的理解,棄妻,喪琴,對時間的感受和表達。

時間詛咒生命的表現“我們的生命太枯萎了/像被牛踐踏的稻田”

1,“感覺”就像灑在我們腳上的樹葉/鮮血,生命就像死神唇邊的微笑。

秋天,紅葉如血,飄落壹地。這種自然現象被詩人用作明喻。把它想象成生命的枯萎,濺在腳上的血是殷紅的。另壹個比喻暗示了詩人的透徹理解:人的生死距離近在咫尺,人生何其短暫!

《秦哀》小雨濺簾/濺的是我的心。…P6

對生命的悲觀理解通過秋、冬、寒夜、疾病、死亡、墳墓和流浪等意象表現出來。

王(1898-1940):陜西長安人,出生在壹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家境讓他在生活中倍感悲哀。奇特又孤獨。1920去法國留學,生活放蕩,沈迷於花都的酒吧、咖啡館,在香醇的美酒和情婦的柔情中消磨時光,抱著看破紅塵,玩世不恭的心態。在聖母像之前

2.“我從海角出來……”

3.石民的《無題》通過與短暫愛情的對比,表達了死亡這壹永恒的主題。

(波德萊爾主題:資本——文明炫耀的愛、美、幸福、榮譽都是虛偽的、暫時的,只有殘疾才是唯壹的真理)

此時,他是北京大學英語系的學生。曾軼博寫過《憂郁在巴黎》和詩集《晚安,噩夢》。

4.俞玉玉謳歌地獄、墳墓和骷髏,詛咒人間,悲悼漢人希望的幻滅、青春的消逝和漂泊的孤獨,成為“魔鬼詩人”,從詩集《坑上玫瑰》、《魔鬼之舞》、《孤魂》、《含笑之屍》、《邪魂》、《春屍》,

(2)愛情詩

李金發的《小雨》大約有壹半是為了快樂——最多,他最喜歡唱女人和愛情。他認為“能崇拜女性之美的人擁有生命統壹的樂趣;壹個能崇拜女性美的社會是壹個更進化的社會。"他把詩歌分為哲理詩、愛情詩和革命詩. "但我還是想把情詩作到永遠,因為女人的美是可以被永遠不倦地歌頌的。"

它表達了女性重生和純潔愛情的期待、陶醉和痛苦,描繪了愛情的魅力、溫柔、細膩、清新和健康,但它仍然籠罩著悲觀和頹廢的陰影。國家是壹個詩人,總是把愛情和命運無常、人生苦難的內容交織在壹起。溫柔(1-4)P116/在灰燼中談論死亡...

1妳明徹的笑聲在微風中來回,/明亮地照在花園裏的花朵上。

我演奏音樂之聲,/我無法取悅妳的耳朵;/染盡了所有的顏色,/我無法形容妳的美麗。

蕭瑟的秋天/接著是寒冷的冬天。/死去的肢體,/只有我們的精神才能溫暖它們。

《將死的灰色》中愛情的執著和失戀後的痛苦。

穆天木(1900-1971),吉林伊通人,1918報了科學救國的幻想留學日本,1919棄數學轉文學,19265438落花

姚朋子(1891-1969)的《銀鈴集》1《詛咒妳臉上的愛》,通過象征意象和意境,暗示詩人內心世界的某種感受。

象征主義詩人認為,外在的物體可以與人的心靈產生互動,是可以向人傳遞信息的“象征森林”。象征是通過具體具體的形象來表達相應的思想感情。

象征詩中的意象不僅是它們自己,也是它們自己,在內涵上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棄婦》這首詩的前兩節,以棄婦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們的悲慘命運。被趕出家門後,他們只能露宿荒野,住在破墻裏,對這個世界徹底厭倦了。最後兩節突然改人名,以旁觀者的視角寫棄婦的“隱憂”和“哀歌”。“棄婦”作為壹個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婦女兒童的不幸命運和痛苦內心,但同時又具有“隱含的普遍意義”,表達了包括詩人本人在內的許多被不公平社會拋棄的人的悲傷、恐懼、孤獨和厭世情緒。這是壹首生命命運的悲歌/

觀念符號、色彩符號、情感符號、哲學符號等。

馮乃超(1901-1984)祖籍廣東南海,出生於日本橫濱的壹個華人家庭。65438-0923加入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系-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美學與藝術史..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寫詩,《紅色鄧莎》出版於1928。1927回國,轉向現實主義。

幾乎都是愛與生命的頌歌。“含蓄的詩人”

顏色象征:某種顏色暗示著有形的事物或無形的情感。馮和姚畫的都是冷色調,如淡、灰、暗、藍、深。根據譜調與人的心理反應的相互關系,這種冷調所引起的訴訟感和情感節奏是壓抑的、悲傷的、淒涼的。

黑暗的宮殿,蛋白色的月亮,如死河,黑尼姑,構成了壹幅淒涼陰郁的畫面。畫面中央是壹盞紅黃相間的小燈,在孤獨中微弱地燃燒,卻無法發光,無法打破周圍無限的寂靜和陰森的黑暗。這種以色彩和淺色調為核心的“紅紗燈”不就是主體心靈壓抑、自戀、不甘的象征嗎?這種廣袤黑暗的鮮明對比,不正是個人與社會對立微弱的象征嗎?

2.奇異的想象和新奇的隱喻

象征主義詩歌流派以表達內心世界為唯壹任務,所以想象極其重要。波德萊爾說:“想象是真理的女王。”棄婦紅紗燈

朱自清的“象征詩派想表現壹些微妙的情境,隱喻是他們的生活;但‘遠取類比’不是‘近取類比’,(所謂遠,不是指比喻的材料,而是指比喻的方法;他們能在普通人認為不同的事物中看到相同的東西。" )

通常的比喻是基於事物之間相似的屬性,比如:低頭的溫柔/出水芙蓉般的羞澀,我怎麽會在熔爐裏思念她?然而,李的隱喻是主觀的、任意的,他以自己獨特的情感,在疏遠的、幾乎不相關的事物之間形成壹種隱喻關系。

例子:《時間的表現》我們的生命太枯萎了/像被動物踐踏的稻田。

《巴黎的胡扯》“女人的心成了野獸的蹄子,/沒有壹刻可以停留。”

寒夜如——寒夜如溫柔的乳房,/徐吻著我蒼白的臉頰。

“感覺”生命是/死亡的嘴唇,/微笑。

3.通感的廣泛運用。

打開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的界限,讓它們相互交流,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例:寒夜幻境窗外的夜/把孤獨客的心染成了藍色。

《夜之歌》的粉色記憶聞起來像路邊腐爛的野獸。

“月兒穿上了窗簾”/桐葉悲傷,/我張耳仔細聽著,/我知道是秋天了。

4.“概念聯系的陌生感”:將壹些看似不相關的觀念或事物組織在壹起,去掉使它們聯系在壹起的關系詞,形成意象的跳躍,加強詩歌的刺激性。李與其他人不同。

1,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浪漫主義

2、吃外國食物不改變

深受古典詩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