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福州,有“福地之州”的美譽。充滿了拌面的清香,福州話的硬朗,名勝古跡的美。
這次我們六年級社會實踐的目的地是我們福州的文化遺產——三坊七巷。
早就聽林老師說過:三坊七巷的街道縱橫,石板鋪就;白墻瓦房,弧形山墻,布局嚴謹,工藝巧妙;很多都是以亭、臺、樓、榭、花草、假山為裝飾,既融合了人文,又融合了自然景觀。很多居民樓的門窗都是鏤空榫接雕刻,還有豐富的花紋雕刻。隨處可見精美的石柱、臺階、門框、花架、立柱,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壹座巨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來到三坊七巷,看到壹些大大小小的古建築。印象最深的是“水邊舞臺”。
我很開心也很好奇。我很高興能夠參觀三坊七巷。我很好奇“這裏為什麽叫‘水閣臺’?‘水亭’是什麽意思?”
帶著疑問,我踏進了“水亭舞臺”的大門。壹進去,眼睛就被這個大廳裏的燈籠、鞭炮、紅綾深深吸引住了。房梁上橫批“喜結良緣”,讓人仿佛進了新房。大廳中間的“Xi”二字用金色的紙剪成,更加耀眼。同學們拿著相機“哢嚓”“哢嚓”拍照留念。這個房間裏火紅的顏色和每個人活躍的氣氛給大廳帶來了巨大的活力。看到這壹幕,我仿佛看到了這舊日生活的繁華景象。
離開大廳,我們來到了“水閣舞臺”。“水邊舞臺”就像壹幅生動的山水畫。亭子古色古香的瓦頂,側面有弧度;木質棕色柱子;展館後面的紀念品;亭子旁壹座小巧玲瓏的亭子;周圍是逼真的假山;亭子前的池水在周圍壹些花草的印染下顯得格外碧綠;水裏的鯽魚、金魚、烏龜在互相玩耍,我們都在拍照。他們好像在說:“別擋著我,妳拍夠了,風頭也夠了。我該拍照了!”看到這裏,我知道為什麽叫“水閣臺”了。“水亭”中的“亭”大概指的是建在周圍景物中的建築。天然的“水榭”指的是建在水上的建築。林老師走過來,弱弱的跟我們說:“水邊舞臺2000多平米,有我們學校幾個籃球場那麽大!”蔣聽了的話,驚訝得下巴都要撞到地上了:“2...2000多平米(米),太誇張了!”林老師指著戲臺亭說:“妳看,那亭子壹樓有男客戲臺,二樓有女客戲臺。古代看戲如此講究,可見在封建社會,‘男女不親’。”聽到這裏,我點了點頭:“看來水榭舞臺果然名不虛傳!”在這裏,我感受到了“水邊舞臺”的古典美。
三坊七巷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也是福州人的驕傲。在三坊七巷的傑出人物中,出現過許多名人:毀鴉片於虎門的英雄——林則徐;黃花崗烈士——林覺民;維新運動的君子徐琳;林長民,五四運動的發起人。看到這些名人都姓林,我為自己姓林而驕傲,以後也要像他們壹樣有壹顆愛國的心。這次社會實踐結束了,我們班的社會實踐也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