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高考古詩中鳥意象的意義

高考古詩中鳥意象的意義

壹些理想,欲望,自由,和平與自然的和諧,鄉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實現

人類自古就有自由飛翔的夢想,曹植有“願歸洪,

“飛高不登”(《九愁賦》)的嘆息,在閨閣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中,也出現了“願奴才生出翅膀,隨花飛向天盡頭”的高亢聲音。生命的缺陷在藝術中得到彌補,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反復出現的空靈自由的鳥的形象是“雖然我的身體沒有彩鳳的翅膀”的人類實現精神漫遊的媒介。

詩人常把人生理想的實現比作鳥兒的自由飛翔。

例1:《古詩十九首》漢末“不惜使歌者苦,卻傷了知己。我願為雙天鵝高飛”(《西北有高樓》),用雙天鵝比喻尋找知音的願望;

例二:壹首佚名詩“我要過河,河水深且平。我願為壹雙黃鸝回故鄉(《步出城東門》)。詩人希望變成壹只黃鸝,展開翅膀飛過那條無法跨越的河流,日夜思念故鄉。

例三:“我看桂紅,揮五弦。詩人的目光跟隨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大雁,與桂紅壹同遠去的不僅是他的目光,還有他渴望精神自由的內心。他變成了壹只鳥,在浩瀚的天空中遨遊,達到了壹種超然的境界——道家所向往的無憂無慮的境界。

例四:《詩佛》詩和王維的《開軒面,臥鳥瞰》(《六別山暖古兄示弟》)詩,與此意境相近。

例五:宋代文學家蘇軾,“睡在江南煙雨上,他不寂寞”(《水貂頭·快宰亭左》)。在他們遭受政治打擊,被解除職務期間,他們並沒有在詩歌中直接描寫自己的心情,而是從“躺著”“躺在枕頭上”這些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內心的平靜和幸福。“無”是壹個連續的動作,它表明詩人的眼睛跟隨著鳥兒,看久了,詩人精神的翅膀可能正隨著它自由飛翔;鳥兒消失在天空中,這種平淡無奇的現象體現了詩人與自由之間的和諧感和認同感。

例6: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詩人,向往隱居江湖的生活,願意與無憂無慮的紅鳥為友,忘卻世間的奮鬥。陶淵明做官時,甚至“仰頭看雲,羞於下水遊”(《屈阿詩》)。辭官回鄉後,他以“多鳥喜托,我愛我家”(《讀山海經》)等詩句表達了耕讀之樂。鳥住巢,詩人愛家,有壹種人鳥合壹的感覺。

(2)與自然的和平與和諧

歷代有很多詩詞表現人與鳥和諧相處:

例1:壹重蓋我心,鳥語花香是我友。(杜甫《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出埃及記》2:我獨自壹人來到梁商演,與水中的海鷗進行了壹次相親。(杜甫《江村》)

《出埃及記》無機在沙鷗度過了他所有的時間,享受美麗的風景和隱居。(李忠《九江故居之思》)

詩人不僅和海鷗交朋友,還和它們約定永遠在壹起,忘記這個世界。

例四:北宋黃庭堅的《登臨快遞亭》可以說是“聯盟鷗”最著名的壹首詩了:“愚者死,不理公共事務,快遞亭倚夕陽。千山有海闊天空,澄江有明月。朱仙已經是個美人了,年輕的眼睛因為酒在聊天。萬裏回船吹笛,此心與白鷗結盟。”詩人結束公務,傍晚登上快遞亭,千山澄江映月的壯美景色,讓他萌生了乘船吹笛退隱江湖的欲望。

黃庭堅之後,南宋詩人常寫“聯鷗”:

《出埃及記》5:我們所有的盟友,鷗和鷺,今天都結盟了,不要互相猜忌。(辛棄疾《水調歌頭夢鷗》)

《出埃及記》6:喚我們海鷗,它們躍躍欲下,載著人過木屑。(姜夔《清宮春》)

⊙(3)思鄉、漂泊、流浪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跳出自身局限,和大華壹樣的目標。所有的眾生都有很多煩惱:他們為了溫飽而奔波,因為戰爭和饑荒而流浪...黃昏時分鳥兒重返老林的場景,觸動了很多遊子的鄉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鳥的形象常常與思鄉的主題聯系在壹起:

例1:魚在綠水裏遊,鳥在稀薄的天空飛。如果妳是壹個旅行者,徭役不會回來。(曹植的愛情詩)

例二:廳前燕,冬夏見。兩三個兄弟滯留在外地。(《裕泰新顏勇歌行》)

《出埃及記》3:入春才七天,離家兩年了。歸家的日子在鳥返大地的背後,但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未開之前就有了。(薛道衡的《歸鄉》)

《出埃及記》4:回洪,去吳中。回望彭中、青絲和懷通。(蘇軾《江城子別徐州》)

鳥兒在天空中高高飛翔,旅行者卻被禁錮在徭役中;堂前燕子冬躲夏現,三兄弟卻漂泊異鄉;開春以來,大雁飛回北方,而寄南的詩人遲遲未歸北方;蘇軾將從徐州南下杭州,與雁陣北飛背道而馳...鳥類根據物候變化自然而自由地來來去去,相比於世間的無奈與辛酸。

例五:這類詩中最著名的也許是《菩薩過江》,被稱為“百代之祖”:“平原林茫茫有煙,寒山壹帶悲淒。色入高樓,樓上有人愁。玉階空立,飛鳥急飛。回程在哪裏?亭子比較矮。”相傳此詞為李白所作,纏綿悱惻的情感蘊含在每壹個場景中:遠處的樹木含煙,冷山蒼藍,暮色漸漸籠罩高樓,讓登樓的人看起來遠更淒涼。他在白玉的臺階上站了很久,只看到鳥兒滑翔過天空,飛回它們的巢穴。他不禁想:要是能回到家鄉就好了!可是家鄉那麽遠,那條路上,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長亭短亭!

有人認為《菩薩蠻》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寫的,是壹首思念遠方女性的詩,這也可以解釋。這個悲傷的女人祈禱她丈夫回來。到了晚上,她看到鳥兒回到了它們的巢中,秘密地為丈夫的歸來謀劃著。以親情思鄉為主題的詩歌,對應的是遊子的思鄉詩,鳥也是主要意象之壹,如“困於危樓,憂於飛逝”(秦觀《降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