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陶淵明飲酒詩的“趣”
陶淵明詩集裏有六十多首飲酒詩。蕭統在《陶淵明詩集序》中首次提出了陶淵明飲酒詩的內涵。“若懷疑陶淵明詩中有酒,我想不是為酒,也是為跡”,從其獨特的審美視角闡釋了陶淵明飲酒詩的深意。古人雲,杯中之物可享,壹旦飲盡魂魄,便永憂。看陶淵明的飲酒詩,我們也能體會到詩人那種純粹單純的快感。
壹、攜酒塵網——“吃素的快樂。”
陶淵明壹生追求“真”、“樸”、“純”、“自然”,主張回歸自發的“自然之鄉”,痛恨迎合壹切口味的官僚生活。早年雖有遠大抱負,但都在黑暗渾濁的社會氛圍中磨平了棱角。為了生計,雖多次為官,詩人卻郁郁寡歡,哀嘆自己的仕途“誤入塵網”。可見詩人對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多麽迫切!
金元興二年(403),詩人因母親去世,在家憂心忡忡,寫了兩首詩《何國主簿》。第壹首詩裏“春日好酒,酒是我煮的。”弱孩在我這邊玩,學習語言不健全。邱家穗的《東山草堂石濤》有三段評語:“此陶公自告其樂,因窮而不羨外,因富而不移中。是不是虛偽?”到了這個年紀,“園子蔬菜多,老谷還存著現在”。仲夏,南風吹衣,“六藝”“弱兒”們牙牙學語,在壹旁玩耍,品酒,享受人倫之樂,自然有趣。此時,陶淵明深切感受到擺脫“心是壹種役”的輕松,高興地寫道:“得而復得,真為樂事,發簪忘之。”
二、有酒有樂——《樂天之學》。
陶淵明歸田後的詩《河柳柴桑》有“谷風轉蕭疏,春醪解饑”之語。弱女子雖不是男人,但安慰總比沒有強。吳占泰在《石濤會筆記》第二卷上評論說:“這首詩是對寧靜和幸福的研究。”耕田之後,東風已“蕭瑟薄”。壹小杯葡萄酒可以緩解疲勞。雖然濁酒不如好酒,但調節口感總比沒有好。有事則安,是詩人“樂天知命”人生觀的體現。
再比如《流浪謝川》,其中“遠方的我愛妳,千年的我忘不了妳。而且今天很開心,明月也不是妳想要的。就像詩人說的,“妳走了壹百年,妳的身名就和妳壹樣了。“妳不必太擔心百年後的情況。”有酒是壹種享受。“再如《雜詩》第四部中的“雖杯須自斜”,第九部《飲酒》中的“雖不花錢,可倚濁酒”,都是詩人懂得生活的精神表現。
第三,我們為酒而戰,彼此親近——“珍愛達樂”。
陶淵明與當時的壹些隱士不同,他並不集於深山,遠離人群,而是“造屋在人情環境中”,在“與人相聚”的自然生活狀態中展現自己的氣質,這也使他有了壹些樂趣。
《歸園》第五部有“我是新煮的酒,只有壹只雞近局。太陽進屋天就黑了,金薪化為蠟燭,歡喜苦盡黃昏短,又回到了天旭。邱家穗《東山草堂陶詩》有三評:“前(四)悼死者,此詩懷念生者,故死者不歸,生者可樂。“故耕而歸,適可而止,即爭雞招客長夜。”詩人在南方開荒,免不了要犁耕,要像農民壹樣辛勤勞作。下班後,我和鄰居聚在壹起喝酒。喝醉的時候感嘆時間飛逝,歡樂太短暫,於是大家喝了壹夜,把酒喝了。正如孫在《陶詩初學讀本註》卷壹中所說:“(此)田家,真美,真輕松。”再比如《雜史》中體現的“惜時,達樂”的態度,其中之壹就是“盡興,鬥酒,聚鄰”。
第四,* * *飲的標題——“好德好樂。”
陶淵明不同於老子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在於溝通,在於心靈的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真實感受隱藏在冷漠中,壹味追求超脫於世。這是典型的田園君子的“愛德而樂”思想。
《答龐參軍》中有“我有目的飲酒,與君同樂”“我在路上,與君同樂”“忘了待客”等句子。孫的《陶公詩品初讀本》評價說:“(此文)典雅脫俗,比喻深廣,情誼深厚,寫得極好。”這首詩中的酒反映了詩人心理的漸變過程,將詩人“愛道德,樂”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先分別寫“我喜歡的”和“尋求共同利益”;第三是既然寫“誌趣相投”的人來了,為了壹起玩得開心,為什麽不用酒招待他們。因為主客體誌趣相投,有壹種“壹天不見怎麽想”;第四是別離之酒。世界上知心朋友很少,現在匆匆相聚,還沒談完就要告別。同德的朋友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聽到消息了。第五是憂酒,魏晉社會動蕩,“王石迷寧”,龐受壹龍之命“赴京當使”,前途未蔔,壹杯薄酒表深情。全詩充滿了對朋友的關心。讀來令人感動,嘗來令人落淚!
陶淵明的飲酒詩有壹種獨特的魅力,但為什麽不喝呢?讀陶淵明的詩,猶如品酒。詩外有酒,詩外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