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關於誠信的信息,有哪些格言、成語、故事可以急?

關於誠信的信息,有哪些格言、成語、故事可以急?

1【名言】

不要珍惜金玉,但忠誠是珍貴的。-禮記

說到做到。-墨子

小信賴就是大信念。——《萬事俱備》

人的幫助在於信仰,信仰的所在在於真誠。——《新唐書》?《魯直傳》

推誠不欺,守信不疑。[宋]林逋

我寧願被100個真誠的敵人攻擊,也不願被10個虛偽的朋友稱贊。-[匈牙利]費多菲

信用是財產,有了信用就有了壹切。-[朝鮮]鄭周永

信用是稀有和不穩定的。積累[de]信用需要十年,卻往往因為壹件事[de]言行而失去。-[日本]池田大作

2【經典素材】

誠信是做人的基礎[德](壹諾千金)

季布是秦末楚國(泛指現在的江淮流域)人。他年輕[德]的時候,很喜歡交朋友,很忠誠,很守信用。當他答應別人時,他會盡力去做。呂布說話算數的品質為他在同行中贏得了聲譽。後來他的[德]名越來越響,連北方的許多遊俠[德]都知道了,以至於民間流傳著壹句諺語[德]:“壹諾千金,勝在千斤金。”

政治應該贏得人民的信任。

商鞅為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憂心忡忡,猶豫不決。商鞅終於說服秦孝公進行政治改革,頒布了新的[de]法令。商鞅為了取信於民,在國城南門立了壹棵三柱樹,又招了壹些人把樹搬到北門【德】,給了10金。人們對這種做法感到驚訝,不敢移動這塊木頭[德]。然後,商鞅通知人民,誰能移動將給予50黃金。壹個膽大的【德】終於把這塊木頭搬了過來,商鞅立刻給了他50金,以示誠信。這種取信於民的事實[de]最終使人民相信新法是可信的[de],從而實施新法。

誠實的本質[德]是不違心的(季劄《掛劍墳樹》)

季劄子是春秋時期吳國貴族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他奉命向徐、魯、齊、鄭、魏、晉等國派遣使節。當他第壹次經過許時,許郡很欣賞的劍,但他說不出來。季劄理解許郡[德],但他要去其他[德]國,所以劍暫時不能交給許郡。他打算去其他國家後送給徐軍。不料出使他國,取道許回國時,許筠已經死了。季劄感到非常遺憾,想到他本來打算把劍送給許郡,就把劍摘下來掛在許郡墳前的[德]樹上。

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德】許諾壹把劍【德】,而季劄並不粗心,也不做違背自己內心【德】的事,可見他的守信【德】的思想境界更純粹更高!

失去誠信甚至會導致亡國(天下之王失信而死)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後壹個國王。有壹年,為了討好,褒揚國把美女褒獎給了尤王,很喜歡。不久,聰佑生了壹個兒子,名叫伯夫。周幽王廢了沈侯和太子伊,又表揚了他,然後他就成了太子。贊美斯贏得了周幽王的青睞,是壹個皇後,但她從來沒有笑過。周幽王想盡壹切辦法逗她笑,但徒勞無功。為了贏得美女的壹笑,周幽王想出了舉行篝火晚會的辦法。當時在邊境設置篝火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相當於現在的報警設備。如果敵人夜間入侵,在烽火臺點燃柴火;如果敵人白天進攻,就點燃幹狼糞,放出煙霧,壹個壹個點燃,直到遠遠的。當王子們看到煙火時,他們會立即趕來救援。這壹天,周幽王帶著贊美之辭去了驪山,並下令點燃篝火。看到煙火,各路諸侯立即領兵匆匆趕來。贊思看見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湧來,他高興地笑了。贊笑了,諸侯白跑了壹趟,怏怏而歸。為了欣賞贊美和歡笑的媚態,王猷多次點燃篝火,王子們卻多次被愚弄,再也沒有來過。這時,敵人真的入侵了。是沈侯的父親沈侯對皇後和太子恨之入骨,然後發動軍隊攻打國王。國王孤身壹人,沒有士兵幫助他。在驪山腳下被殺,西周從此滅亡。

守信是壹種承諾(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他很直率。他從不違背為別人畫畫的諾言。

壹次,壹位老朋友請他畫壹幅畫,李苦禪欣然同意。無奈,李苦禪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及時完成這幅畫。不久後,他收到故人去世的訃告,羞愧難當,即趕去畫圖,畫了壹幅“蓮花”,鄭重地刻上故人的名字,蓋了章,立即拿到後院,立著不動,燒了。事後,李苦禪還對兒子說:“以後有老朋友要畫畫,妳要及時催我,不要食言!”

誠實贏得好名聲(只有壹名乘客的大型客機)

壹架從東京直飛倫敦的波音747飛機有353個座位和20名機組人員。然而,在壹次航行中,飛機只搭載了壹名女性乘客。為什麽這架飛機的所有者英國航空公司要付這麽多錢?原來飛機因為技術問題延誤了20個小時。當時,幾乎所有的乘客都改變了計劃,轉乘其他客機,只有山本理子留了下來。英航按照民航的慣例,寧願損失巨大的成本和費用,也要為這位乘客贏得信譽,讓他照常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