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歌文本的教學價值

詩歌文本的教學價值

[摘要]李白的《夢裏登天目山》堪稱經典。如何深刻理解李白自由獨立、傲骨不屈的灑脫個性和率真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歌,需要精心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品味詩歌語言中體味審美意境,激活文本資源後獲得教學意義。

[關鍵詞]李白夢遊天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文學欣賞

天寶元年,李白因唱《出門笑在天,我們是蒿人嗎?然而,他那種“濟世濟民”、“功成身退”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卻被翰林的短暫犧牲和權貴的冷血排擠而破滅。天寶三年,李白被玄宗“還錢”驅逐出長安,只好離開北京,回到東麓老家。對於年過30的李白來說,從滿懷希望到化為烏有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但李白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和浪漫主義的詩風始終是融為壹體的。當他決定再次踏上漫遊吳越的征程時,他給世人留下了壹首流芳百世的優秀詩篇《夢裏登天目山》。如何深刻理解李白自由、獨立、高傲、不屈的灑脫個性,直白、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歌,如何集中精力去體味這首詩的“經典味道”,成為了本次教學的核心。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

文學鑒賞要做到“內”“外”,不斷提升藝術感受力,就要解決“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問題。“教材”指向語文課程標準層面上規定的語文素養目標,要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吸收教材的內容和精神;“用教材教”從語文教材的內容層面反映了“教什麽”的具體教學內容,是用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化所作出的分析和理解。巴班斯基說,“是教學的目的和內容‘選擇’了方法,而不是相反。”【1】優秀的語文教師會在課前花大力氣去琢磨和研究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制定適當的、適度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理解空間,從而從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角度去選擇教學方法,這不僅有利於語文課程標準理念在課堂上的實際應用,也有利於與學生進行更加集中有效的教學對話。

李白的《夢登天目山》是壹首關於夢和神仙的詩。作者以極其誇張、浪漫的筆觸描述了自己“夢遊天目”的奇幻經歷,釋放出強烈的追求自由的傾向,堪稱傳世經典。從文學鑒賞的角度來說,壹方面,通過反復閱讀和想象,可以獲得視覺上的享受,從而引起閱讀興趣和欲望;壹方面可以通過深入的對話討論來閱讀重點詩詞,對作品進行深入獨到的感悟。整個教學過程旨在逐步領略詩歌中的天目山、浪漫主義、傲骨人格三座高峰,並在壹定程度上進行藝術再創造活動。其中,教學重點是揣摩和品味李白的“大膽誇張”和“瑰麗想象”,讀出“天目山”的壯美,通過“夢”的感受,領略李白豪放飄逸的浪漫詩風,激發讀者敏感的心靈和澎湃的激情,與文本和作者進行審美交流和歌唱,從而深入探討夢遊的形式與主題的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和分析主要內容,鑒賞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不允許隨意選取教材的某壹點或某壹片段來組織教學,而是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重組和設計。夢裏登的天目山的課,路線是爬三座山峰。首先,我們通過閱讀仰望天空對面的天目山。其次,我們通過閱讀感受到了宏偉的夢想。第三,我們結合作品的背景,進入寬廣自由的靈魂深處。這樣可以讓教學內容植根於字裏行間,讓教學目標隱藏於過程之中,讓學生在這節課結束時自然理解三座山峰的形象和內涵。

第二,品味詩意的語言,體味審美的意境。

《夢裏登天目山》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強烈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高超的語言描述中,如何激發想象,引起聯想,讓學生再造腦海中的形象,需要語文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實現理想的教學。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史大綱》中指出,漢語“有三美:意之美是以情為基礎的,壹是也;聲之美,耳之敏感,二之也;形之美在感目,三者也”[2]。藝術感受力主要體現在對語言的感知能力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語言的三美”,幫助學生品味語文的特殊美,享受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和意境。

作品開頭以“壹個航海的遊客會講日本”作為伏筆,烘托天目山的神秘色彩。那麽,李白筆下的天目山是壹座怎樣的山呢?我們可以在朗讀中緊緊抓住“橫”、“拉”、“掩”、“四萬八千尺”等詞語,在極度誇張和無限想象中,通過對比和反思,理解李白心目中天目山的壯美,豐富和發展天目山神奇奔放的自然景觀。學生在讀“壹夜飛越鏡湖明月”的夢時,可以看出哪個詞最能反映詩人的心境。學生給“非”字下定義後,教師可以圍繞“非”字組織詳細的教學,問學生“非”字是如何體現詩人的心境的,這句話的正確語序是什麽,月亮是什麽樣的,讓學生聯想和鏈接“月亮在李白的詩中壹直是完全擬人化的”這壹意象世界。“白”和“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等優美的詩歌讓我們體會到“月亮是李白的朋友和他的知己”的詩意。

如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章作者對話,需要語文教師以語言趣味為核心任務,幫助學生進入作品所建構的具體情境,吟誦和還原作品中的空白和疏漏,從“看得見”的文字中讀出看不見卻韻味十足的韻味,將讀者的情感與作品的意境融為壹體。在“我心我夢在吳與嶽”的閱讀教學階段,要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歌賦,從“飛鏡湖”的空靈靜謐與漂浮快感,到“爬山”的瑰麗奇絕與銷魂,從“山景夜”的詭異駭人的震撼,到“仙洞”的絢爛輝煌與銷魂,再逐步體驗從月夜到紅日。李白在夢遊中,看到了“湖月之猴、陰天之雞、巖熊龍、雨煙之霹靂、山巖洞穴、風、虎、仙”等色彩斑斕、變幻莫測的意象群,讓每壹個讀者壹會兒沈浸在恍惚、迷茫的美中,壹會兒又陷入危險、恐懼,在不知所措的過程中迎來奢侈、豪放的美。然而,回過頭來看李白入睡前的那句“我心我夢在吳與嶽”,不禁讓人疑惑,這個超越現實的神話世界真的是李白的夢嗎?如果此時引入方苞寫天目山只是王茜文選中“壹座沒有可感知之人的小山”,應該會促使學生展開“舊我”與“新我”的對話,進壹步認識到“夢遊”是作者的情感流浪、精神流浪、精神流浪,信息中既包含環境中的事物,也包含環境中的感受;既有環境中的人,也有環境中的意義。詩人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創造了壹個超越現實的“壹夜飛越鏡湖明月”的浪漫世界;通過對詩歌語言的品味,讀者會深刻體會到詩歌景觀與作者思想感情相結合的藝術魅力。

激活文本資源,獲得教學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註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發展聯系起來,在充分考慮文本原有價值的基礎上,定位合理的教學價值,讓學生既能理解詩歌作品,又能發展審美智慧。在分析解讀李白《夢裏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靈活機智的教學方法,提出諸如“妳從哪些詞語和短語中感受到心情的輕松”等問題, “妳認為“愉悅”這個詞可以用來準確地概括李白的四句話中的心情嗎如“壹個無法穿透的影子,但現在日月照出金銀臺”“還有什麽其他重要的發現和見解”可以用來啟發和誘導學生深入到文本的語言細節中去欣賞語言的藝術。

在欣賞完《夢裏登高》中的天目山和浪漫主義兩座山峰後,我們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下面這個深層次的問題:李白為什麽要以夢的形式寫出如此高大雄偉的天目山,為什麽要通過描繪這樣壹個驚心動魄、光彩奪目的夢來告別魯東諸侯?這個問題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教材內容與教學價值的關系,這既是作品本身的主旨,也是教學價值的潛在意義。在詩歌自由的句子節奏、豐富的意象群落和洶湧澎湃的情感個性之後,“啊,我怎麽能莊重地向那些永遠不會被展現出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孫紹振說,“詩歌不僅是語言的創造,也是詩歌形式的創造;不僅是詩歌形式的創造,更是人格的創造。”[3]李白突破了語言的束縛,在強烈的語言節奏中強化了跌宕起伏,把所有的理想追求寄托在夢想上,在浪漫主義的詩風中贏得了人格的勝利。“文學話語是壹種‘內部’話語,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不壹定要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只需要與作品的藝術世界相聯系就可以了。”[4]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是自主的象征,《夢裏升天的天目山》中的夢是李白最強烈欲望的表達。當李白從高高的雲端重重地跌落在現實的枕頭上時,他仍然可以把對完美人生的追求寄托在“夢遊天堂”的夢境中,借助聯想把自己的感情和精神附著在生活中。即使現實的世界如此狹隘,也足以俯瞰壹切世俗,用瑰麗的想象和自由的夢想來裝下他那顆宏大豪放的心和澎湃的激情,它原本就在這浪漫的內核裏有著自由獨立的靈魂。當老師以PPT的形式展現出天目山的三座山峰,浪漫主義和傲人的個性,整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就會壹目了然,教學的意義自然會在不經意間產生。

壹個好的文學鑒賞家,壹方面要設身處地地體會和理解作家作品所傳達的深厚感情和秘密,另壹方面要拓展想象力,深刻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神和實質,完成作品的再創作。《夢登天目山》是代代相傳的經典。經過語言、心理、文化等復雜的心理活動,我們可以領略到李白夢幻般的夢幻、浪漫的詩風和人生態度。因此,文學鑒賞只有通過閱讀主體與閱讀客體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實現閱讀教學的“自我建構”,最大限度地從經典作品中汲取精神源泉,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

參考資料:

[1]巴班斯基。中學教學方法的選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3。

[2]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孫紹振。月下徘徊: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69。

[4]童慶炳。文學審美意識:文學特性新探[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