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只有多姿多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國家和民族,無論強弱大小,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楓橋附近的夜間停泊處。
月亮落下了烏鴉,冷冷地啼叫著,睡在楓樹上,睡在江邊的漁巷裏。
蘇州城外城內孤獨的寒山寺,半夜響起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我認為日本人喜歡楓橋附近的夜泊並把它寫進教科書有幾個原因。
日本崇拜中國文化。日本人非常尊重中國古代文化。有人說日本文化根植於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唐文化歷史深受中國影響,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民生還是語言,都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
而且這些影響已經深入日本人骨髓,成為日本文化的壹部分。比如,在談到中國文化的這壹部分時,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文化來自中國,但我們不會把它們理解為“外來文化”,而是直接把它們視為與生俱來的壹部分。
楓橋附近的夜泊自有詩韻,影響不大。第壹次讀《楓橋附近的夜泊》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感觸,都是因為年少無知,不懂詩的意境和含義。現在讀起來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張繼筆下的月落、寒夜、垂釣、孤舟等場景,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
但詩中的意境卻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悲傷到難以抑制,完全把讀者哭暈了。它體現了客輪上夜宿旅客的復雜感情,如對旅途、對家園、對國家的憂慮,以及亂世中的無奈、憂慮和憂郁。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楓橋畔夜泊》體現了濃厚的文藝氣息,詩意的語言精準細膩,富有表現力,使得客輪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生動多彩,這樣的名篇受到日本人的喜愛也是正常的。
壹個深深依戀寒山寺的楓橋附近的夜泊之所以感動日本,還有壹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詩中的寒山寺。寒山寺是日本人非常推崇的,以這個在中國低調而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命名:寒山。
寒山,妳是誰?出身官宦,屢次落榜後出家為僧。30歲後隱居浙東天臺山,活到100歲。在天臺山,以樺樹皮為帽,以破布木屐為衣,無字無涯,無人可量;我經常去天臺小國寺,和皮卡交朋友,靠寺廟裏的剩菜為生。
寒山是中國唐代為數不多的白話詩人之壹,他經常在山上寫詩。
他的詩通俗易懂,既有山林觀念和佛教的誕生,又有人生哲理。後被後人收藏為《寒山子詩》,元代傳入日本、朝鮮、美國,後被翻譯成日、英、法等國。
寒山詩壹直受到日本學者的高度評價,寒山在日本相當有名。日本人也喜歡張繼的《楓橋夜泊》,因為他們喜歡寒山。想到它有這樣的淵源就很神奇,因為壹個人愛壹首詩,愛壹座廟,愛壹座橋,這很正常。
總結起來,原因就壹句話:文化的魅力。還是那句話,文化無國界,文化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多姿多彩。關鍵是,這種“多姿多彩”不是每個人都能描述的,這說明文化的本質是有差異的。
妳怎麽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