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階帖》作於744年(天寶三年),李白、杜甫、高適三人遊覽吳王陽臺宮。李白拜訪了司馬成鎮,當他到達陽臺時,他意識到司馬成鎮已經去世了,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他了。我沒有看到那個人,但我看到了他的畫,我寫了上面的露臺。[3]
以上是背景,接下來就不難理解李白想表達什麽了。
前兩句直接描述了司馬大師制作的壁畫。山高水長,氣勢壯觀,變化萬千。
後兩句是間接描述。如果不是大師老練的筆觸,我無法用我清新蒼勁的文筆向世人描繪吳王山的壯麗景色。換句話說,文字不如畫筆,我無法窮盡它的美好!(清晰有力的筆指的是誰?我想大概是指我自己吧。拿他的文筆和大師的毛筆比,也符合李白的狂性。畢竟他確實有資格稱自己為清晰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