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指夏歷(農歷,陰歷)中每個月的最後壹天,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作為壹年中的第壹天,正月的黑暗日被稱為“第壹個黑暗日”,為古人所重視,寄托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驅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擴展數據:
發展歷史
唐代的人們非常重視黑暗的日子,有大量的詩歌描寫它。詩人郎玉令《高暗日買洋酒》組詩中有“三春假,九谷滿年”;謝灣有《尋歡作樂,酩酊大醉回家》;宋·文誌《歸州陪王都督夜宴逍遙樓》有“愁緒節望高樓,山河半春”之言。
在唐朝黑暗的日子裏,仍然有活動。沈儉《月黑風高,水筵制》詩說:“蘇儀遇陳菊,青門滿愁。”淺談長安東門外水邊的除草活動。張說《暗日》詩有“暗日太春淺,江浦看jiān衣”;魏延《暗日宴遊》有詩“暗日俗,春樓當酒”,反映了水中洗裙的習俗。
唐朝也有在黑暗的日子裏把窮人送上陸地的活動。這也反映在唐詩中。在李英的《正月暗日》壹書中,有壹句“鹽米妻兒夜送貧”。
杜甫的《黑天尋崔》也描寫了“送貧”。尤其是姚合有壹首特別的詩《送窮日暗》。他說:“每年的這壹天,我都在街上飲酒祭拜。放眼千家萬戶,無人不發貧。”飲酒是送窮人的習俗。“家家戶戶看著,沒人不送窮人”說明送窮人的活動很受歡迎。
百度百科-黑暗的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