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廟中以文廟最大,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比現在北京的孔廟早四年。歷經元明清22次修繕擴建,至光緒九年(1883),已成為北京除夫子廟外最大的孔廟,中路橫貫東西。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照壁、社稷、中天廣場(左廟、右廟)、大門(左“德百天地”廣場、右“道觀古今”廣場)、邢星門、池畔盤橋(左明桓廟、右象仙廟)、薊門(左右角門)。大成殿東側有壹座東院,前為榮盛殿,後為尊經閣。西跨院落兩座,分別為鄭雪部、訓導部,前有第壹門、第二門,後有明倫堂;壹個是文帝廟。所有的主要建築都有相同的山脊。1935 12這座寺廟曾是日本偽政權“冀東反* *自治政府”所在地,後被拆除,變化很大。8月,1949,河北省通縣設立這個辦公室,但也拆了改。1958年9月,北京花絲馬賽克廠搬遷占用,根據工廠功能進行拆除重建。2004年開始修繕,在原有寺廟遺址和形制的基礎上,修復了邢星門、薊門和東西配樓。
三座寺廟中,右背的佑聖覺寺和左背的自清宮東西並列,都是進院,很小。在“三教”中,為他們授課的祖師,孔廟供奉孔子,佛寺供奉釋迦牟尼的佛,道觀供奉老子。孔廟規模最大,凸顯了封建統治者的指導思想。道觀和佛寺都很小,位於孔廟周圍。封建統治者把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放在輔助地位,主次位置非常明確地分布在州街門旁邊,* * *。在封建社會,“三教”思想站在國家治理的壹邊,是各省、州、縣唯壹獨特的文化景觀,體現了大運河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三教寺”內有壹座燃燒的佛塔,簡稱燃燒燈塔,1979年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運河北端的標誌。始建於北周,唐代貞觀年間,遼、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重建。康熙十八年,三十五年在原須彌山上重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通州,洋炮破塔裏,洋炮射斷銅鐘。1976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徒利蓮花磚石座半倒。1987年,寶塔按原樣重建。該塔為八角形13層磚木實心塔,總高56米,基圍38.4米,對徑165438+。挺拔是這座塔的突出景觀,有磚砌拱門、佛像和裝飾圖案。每根椽子和角梁上掛著2248個銅鐘,塔上掛著的銅鐘數量為世界之最。捐贈者的名字刻在每個風鈴的外壁上,還有祈禱詞、詩歌和歌謠。十三樓南面的廚房門間有壹首用磚刻的古詩,上面寫著“巍巍古塔鎮蘆嶺,周代唐人所建”,表明此塔為和真塔,始建於北周,重建於唐代。今天,古建專家鑒定為廖。通州八景之壹,“古塔淩雲”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古代有很多描寫它的詩詞,也有很多傳說流傳至今。據說塔影掛在200米外的大運河上,堪稱奇觀。塔十三層西北側生長壹棵榆樹,高3.7米,冠幅4.2米,樹幹直徑0.17米,無主根,須根最長2.5米。整個根系就像壹個折疊的扇面。為了保護這座塔的安全,這棵榆樹被移植到了塔下的公園裏。現在枝繁葉茂,被通州人稱為“塔榆樹”,象征著通州人頑強拼搏的性格。
三交寺的詳細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大成街1號(原為花絲馬賽克廠區,通州區電影院東北100米,北大街司空小區以北)
公交路線:可乘坐322路、342路、435路、666路、667路、728路、938路在新華街下車,往前走5米,過紅綠燈向北走800米,右轉。
郵政編碼: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