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作者是誰?
“壹個人在異鄉為異鄉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山居假日思山東兄弟》的前壹兩句。全文如下:\x0d\壹個人在異鄉人生地不熟,每逢佳節倍思親。\x0d\我遠遠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裏少了壹個人。\ x0d \ x0d \王維(701-761),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代詩人,別號“詩佛”。今天有400多首詩。王維精通佛教,佛教有壹本維摩詰經典,是維摩詰給他的弟子們講過的書。王維欽佩,所以他自稱為魏,字“莫莫”。王維的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x0d\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寫的文字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是著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很少見。在當時的貴族世襲社會裏,壹個多才多藝的自然會受到魏的賞識。所以,二十壹歲的時候,他考上了進士。\x0d\王維早年有著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做出壹番大事業。後來政局多變,他漸漸消沈,禁食念佛。四十多歲時,他特意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建了壹座別墅,在鐘南山山上過著半仕半隱的生活。《輞川別業寄語》是其隱居生活中的壹章,其主要內容是“言誌”,表達詩人遠離世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景物不刻意布局,自然清新,仿佛得心應手,遠方之地不言而喻,有著深厚的底蘊。王維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邊塞詩、山水詩、格律詩和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