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在古詩詞中隨處可見。唐代沈李《憐農》中有壹句詩:“鋤草當午,汗滴土下。誰知道盤子裏的中餐是硬的。”這首詩寫的是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果實來之不易。它教會我們從小熱愛勞動,也要珍惜勞動的果實。晚唐詩人羅隱在《蜂》詩中說:“無論平地,還是山頂,都占據了無限風光。采花成蜜後,誰來辛苦誰來甜?”這其實是壹首寓言詩,歌頌了蜜蜂勤勞的高尚品格,寓意勞動的光榮。
白居易的五言古詩《望割麥》是這樣描述勞動的:“家少閑,人多五月忙。到了晚上,南風起,麥子黃了。阿姨管飯,孩子管鍋漿。跟田翔走,丁壯在綿崗。充滿了鄉村的熱氣,後背被陽光炙烤著。不知道有多熱,可惜夏天長。”這首詩描述了婦女帶著她們的孩子去田裏給正在收割小麥的男人送食物和水。這些農民把頭埋在麥田裏,在酷暑中熏腳,在烈日下烤背,疲憊不堪,也不覺得熱。他們只是珍惜夏天漫長的日子,可以做更多的工作。這首詩真實地描繪了小麥收割機的艱苦生活場景,浸透了對工人的深切關懷和同情。
莊子的書肯定是致力於耕田的,其中《馬蹄章》說:“那裏的人恒,織衣,耕田,吃飯,就是同心。”織布然後穿衣,種田然後吃飯,說明勞動是人類的壹種美德和本能。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寫自己的修養,而且對勞動的意義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在《耿旭十九歲時西天九月收割早稻》壹詩中說:“人生本屬正道,衣食殷實,但何為不為,而求自保”,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努力,怎能無所作為呢?
勞動創造美,美產生於勞動。古詩中的勞動是豐富多彩的。從古人的韻來看,勤勞樸實的人們對勞動充滿了熱愛,對美好明天充滿了向往。古詩詞中的勞動使我們感到快樂,在勞動中獲得幸福,使我們今天有智慧,最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