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幾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壹個空白時期。然而,民間創作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食指是傑出的民間詩人之壹,填補歷史空白的優秀詩人。食指(1948-),原名郭魯生,著有詩集《相信未來》、《食指的現代歌詞集》、《黑大春》、《詩歌探索之書》、《食指的詩》等。《相信未來》這首詩寫於1968。這首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在逆境中如何過好生活,如何鼓勵自己,如何堅定不移地遵守對明天的承諾!這首詩以手稿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並迅速流傳到壹代年輕人中。詩的開頭用了“蜘蛛網”、“竈臺”、“炊煙”、“灰燼”等幾個意象來形容那個貧瘠、貧窮、艱難的時代。無論是誰,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心底都會有壹種強烈的煎熬感。而詩人則“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既象征著純潔、樸素,又傳達出壹種清晰明了的意識;不屈現實的堅定尤為真切:這是壹種從艱難的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節用紫葡萄、深秋的露珠、花朵、他人的情懷、枯萎的藤蔓,寫出了人生光明暗淡、熱情受挫、豐滿疲憊的體驗,喚起了人們對人生壹切坎坷、孤獨、不如意的聯想,詩人“寫在荒涼的土地上:相信未來”的人格力量不能不強烈震撼著大家。第三節“我要用手指揮開奔向天邊的波浪/我要用手掌托起太陽的海”,氣勢磅礴,範圍寬廣,氣勢兇猛,表現了詩人飽滿的豪情。“溫暖美麗的筆隨黎明搖曳”這句話,把“黎明”比作“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筆寫下來:相信未來”表達了詩人真誠坦率的思想:這是壹種從真心升起的信念。這三節,壹吟三嘆,“相信未來”就像壹首樂曲的主旋律,奏響了詩人心中最強音。在那個灰暗痛苦的年代,相信未來在人們的心中投下了希望之光。我想,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知青,大部分也可以說是壹代人,任何時候重讀《相信未來》還是會心痛的!食指“相信未來”,殘酷、倔強、痛苦、傷痕累累,是壹個人在痛苦的現實中對未來堅定不屈的信念。也是這首詩最動人的核心。如果這首詩只有前三節,不足以表達食指的深刻思想。在接下來的三段經文中,食指將他對“未來”的“信仰”與他對人類的清醒認識結合在壹起。首先,詩人認為“未來人的眼睛”可以“撥開歷史的塵埃”,“看透歲月的篇章”。“睫毛”和“瞳孔”兩個意象來自“眼睛”,生動地刻畫了未來人的思維表達,而“推開”和“看透”則贊美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詩人之所以“相信未來”,就在於這個思維意象。其次,詩人不在乎人們對我們的身體和經歷的贊揚或批評。“腐肉”、“失落的惆悵”、“失敗的痛苦”這三個具體的形象或表達,傳達了現實人的種種苦難;“感動的眼淚”、“深切的同情”、“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這四個細節,表現了人們對過去歷史的各種評價的表達,形象生動,用筆準確。再次,詩人堅信未來“人們會對我們的脊梁骨給予溫暖、客觀、公正的評價”。“脊梁”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精神,體現在“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這三句詩探討的是對未來根深蒂固的信仰,正是基於這種理解,詩人毫無疑問地“相信未來”,“焦慮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價”。在詩的最後壹段,用熱情的吶喊鼓勵人們“相信不屈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人/相信未來,熱愛生活”。詩歌以無可辯駁的氣勢和大無畏的精神向苦難的現實宣戰。對“未來”的信念,像海上的太陽壹樣迸發出來,強烈震撼著每壹個讀者的靈魂。這首詩構思巧妙。前三節描述了我是如何“相信未來”的,後三節描述了我為什麽“相信未來”,最後壹節號召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念地去努力,去愛,去生活。簡單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個性鮮明,令人信服。全詩基本遵循在輕重音的不斷變化中獲得感人效果的傳統方式;將語言的時間藝術與中國畫的空間藝術相結合,實現了詩人反復訴說的“我的詩是壹扇窗,窗含西陵秋雪萬千”的藝術。通讀這首詩,雖然我們感到沮喪多於輕松;不是快樂,而是痛苦。但從詩人壓抑而痛苦的歌聲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驚心動魄的信念——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壹直為理想和光明而奮鬥。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