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至日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壹天。
在古代,夏季的至日日在壹年中占據著非常突出的位置,所以古人壹般慶祝夏季的至日日。
節日的起源
夏季至日是壹年中白晝最長的壹天,也是古人天文觀測中最容易發現的壹天。因此,夏季至日是中國最早確立的節氣之壹。
根據傳說,在周朝,周公姬旦受命建造東都洛邑。他建立了壹套通過測量日影變化來確定節氣的裝置——土規和木表。土規是橫尺,木表是豎基準。他把影子最短的壹天定為“夏季至日”。從那以後,觀察至日的夏季就成了各個朝代的重要事件。
夏季至日節最晚出現在漢代。到了宋朝的時候,每年夏天的至日節,官員們可以有三天的假期,回家洗澡,和他們的親戚聚在壹起。據遼史記載,遼人把夏季的稱為“潮節”,婦女們互贈彩色扇子和香囊。可見,夏季至日節在古代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夏日至日之歌
在夏季的至日節上,還有壹首流行於民間的夏季至日歌曲。宋代詩人周尊道在《金錢豹列傳》中記載了這首歌:
1929年至日之夏後,風扇繼續轉動。
像蜂蜜汁壹樣喝茶,
四個,九個,三十六個,爭著在路頭住宿,
五,九,四,五,秋葉在樹頭起舞,
6954,乘涼不入廟,
7963,睡覺去找床單,
八,九,七十二,給床單加被子,
9981年,家家都玩炭棍。
從這首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夏季的至日標誌著炎熱夏季的到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夏季風俗習慣
向上帝獻祭
夏季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季節,人們經常舉行活動祈求豐收。在周朝,為了消除瘟疫和饑荒,人們在夏季至日舉行祭祀活動。《歷史學家的記錄》也記載了向至日夏獻祭土地的事。在明清時期,皇室會延續傳統,在夏季的至日上舉行祭祀土地的儀式。人們還會舉行祭祀土地或祈雨的活動。
規定飲食
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經常沒有食欲。所以古人非常重視暑假和防暑,對夏令時的飲食也很講究。荊楚人第壹次吃粽子是在夏季的至日節,後來把它改為五月初五。在夏天的至日,江蘇人喜歡吃豌豆餅。浙江杭州人喜歡在夏天的至日上吃黑米。
北方種植小麥,所以夏季食物以面食為主,面條以冷面為主。
預防中暑
古代人的防暑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壹種是多吃生冷食物和冷食。早在周朝,就有官員掌管冰室中的冰和設施。壹般來說,冰塊在嚴寒的冬天儲存,在夏天使用。夏天,皇帝通常給文武大臣冰塊解暑。人們會制作各種冷飲和清涼食品,如涼粉、瓜果、酸梅湯等。
另壹方面利用防暑工具達到降溫的效果。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古代,風扇、涼席和竹制女用墊(壹種用竹子制成的枕墊)成為消暑的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