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地裏沒有沾泥,也沒有人知道埋的是白莖。人生紅綠清,不要等風來灌池。”(陳之穗《荷花頌》)荷花就是荷花。在詩人的作品中,蓮花不僅表達了堅定和純潔,也象征著謙虛,寧靜和自制的形象。
另壹種說法:蓮花的花語是信仰。也意味著堅定和純潔;天真無邪,高不可攀的愛情;紳士。
高潔,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天竺(古印度)盛產荷花,有綠、黃、紅、白。在佛教中,蓮花指的是白蓮,稱為芬托裏花。佛教用蓮花比喻佛法,於是有了妙法,蓮花經。
蓮花是佛教文化中的元素,所以在佛教藝術作品中經常使用。其中,中國銅領域第壹人朱炳仁先生的當代熔銅藝術代表作品是荷花,寫意寫實,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人們走進寺內,看到的是釋迦牟尼坐像,身穿齊肩大褂,手作聲明,坐在蓮花臺上。佛經上說,這是佛陀釋迦牟尼成佛後,向信眾宣講的手勢。被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坐在蓮臺上,雙手放在腳上,掌心托著壹個蓮臺,似乎在引導眾生走向西方佛國凈土。以善良慈悲著稱的觀音,壹身白衣,坐在白蓮花之上,壹手拿著純凈的瓶子,壹手執著壹朵白蓮花,仿佛要展現觀音純凈的菩薩心腸,全力引導信眾離開塵世,到達蓮花盛開的佛教凈土。
人們在讀佛經時,常常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房”,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衣”,把和尚的手印稱為“蓮花交手”,和尚用的“念珠”也是蓮子做的。佛經上說,用蓮子做念珠比用蝗珠好。如果妳再捏壹次,妳會得到“壹千倍”的祝福。
綜上所述,蓮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佛國的象征和聖花。
為什麽佛教那麽崇拜蓮花?簡言之,有兩個原因:
第壹,和荷花的特性有關。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花卉。雖然她沒有牡丹那樣的優雅,也沒有菊花那樣的孤傲清高,但她“出淤泥而不染,揮之不去而不妖”的特質,在清涼的夏驕陽映襯下綻放,贏得了佛家至高無上的崇拜。
佛教認為“六塵”之所以稱為“六塵”,是因為世間充滿了“六塵”。由於“六塵”的汙染和幹擾,這個世界充滿了欲望和競爭,讓人很難平靜和清凈。這種情況與佛教“遠離塵垢”的凈土格格不入。若想入佛,必須遠離塵世,遁入清凈空門,專心修持佛法,消除汙染,枯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殊屬性,與世間佛教信徒不被世俗汙染,保持清凈,才能順利進入凈土佛國的願望是壹致的。
其次是受古印度崇蓮習俗的影響。
早在印度佛教誕生之前,每年夏天,烈日如火。在這個炎熱的夏日,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夏夜或清晨,走在荷花盛開的池塘、湖泊中,欣賞荷花,綠水掩映,粉色、薰衣草芬芳,讓人賞心悅目。清風徐來,荷花香隨風從常青樹上散發出來,讓人感覺涼爽,仿佛被洗過壹樣。荷花池成了避暑勝地。
在古印度的經典文學中,蓮花常被比作美麗的少女。比如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說,“悉達多有壹個姑娘,她長得很美,但她像壹根沾滿泥巴的蓮藕,她那閃耀的美麗從不顯現。”此外,在古典文學中,佛陀釋迦牟尼的母親被描述為擁有蓮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經中,釋迦牟尼的誕生也與蓮花聯系在壹起。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誕生之前,皇宮裏有八種吉祥的征兆。幾百只鳥聚在壹起,四季的花壹起盛開。特別奇怪的是,宮殿裏的大池塘裏突然長出了壹朵車輪般大的白蓮花,而白蓮花正是釋迦牟尼出生時所生。釋迦牟尼誕生之初,他的舌根裏閃爍著千萬道金光,每道金光都化作壹朵千葉白蓮。
佛經《百緣經》說釋迦牟尼是蓮花王子,還有壹個感人的故事:
從前,在恒河上遊有壹個國家。國王的名字是波羅乃茲,也被稱為蓮花國王。國家治理得很好,人民安居樂業。有壹年,有壹場疫情,求醫的人很多。國王見此情景,大發慈悲,集中朝臣四處奔走,為百姓治病。醫生說,要治愈這種疫情,只有把北京東北河的紅魚的血肉治好,然後把它變成紅魚,奉獻給百姓治病。人們已經來切割紅魚的肉和血來治療疾病。奇怪的是,紅魚“割了又復活”,紅魚割不了,就這樣持續了十二年,直到全中國的人都治好了。佛經上說,這個蓮花王子就是後來的佛祖釋迦牟尼。
在《雜寶經》中,也有蓮花夫人的故事:早在人間之時,雪山腳下就住著壹位名叫蒂波揚的精神神仙。他經常在石頭上撒尿。有壹天,壹只母鹿來這裏舔了幾下,很快就懷孕了,生了壹個女兒,叫鹿姑娘。後來,蒂波揚得知鹿女是自己的後,就把它收下養了起來。鹿女長大後,路上有蓮花,所以也叫蓮花女。烏蒂揚國王打獵路過,看到地上有壹朵七重的蓮花,就四處打聽鹿姑娘的情況,把她帶回宮裏當公主。鹿姑娘到宮後不久就懷孕了,壹次生了500個兒子,個個正氣凜然,英俊瀟灑。長大後,她變成了500個大力士,成為了國家的保護者。國王喜出望外,封鹿夫人為二夫人,二夫人也被稱為蓮花夫人。就是“步步蓮”這個詞的由來,現在用來形容經歷的輝煌。
根據蓮花的顏色,佛經中有白、藍、紅、紫、黃五種顏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色和藍色最受歡迎。
白蓮花,梵文音譯為Fantoli,是最大的花,有數百片花瓣,也被稱為“盧浮宮花”。這種花生生長在佛國阿信達的池中,世間難得壹見,所以又被稱為“希有之花”,佛祖釋迦牟尼稱她為“人間好花”。
Utpala,梵文音譯為Youboluo,因其顏色為綠色而得名。葉子狹長,近底部略圓,漸尖向上,藍白分明,酷似佛眼,故佛經中不稱“蓮眼”,即觀音菩薩的眼睛。
這五種蓮花是由五位空藏菩薩所坐。佛經上說:
東方智慧隱於虛空,坐於宇都,騎銀牛。
南方可以躲進虛空,坐在紅蓮上,騎著金象。
在西方,我在意的是躲在虛空中,坐在白蓮花裏,騎在琉璃馬上。
北方,虛空無垢藏,坐紫蓮花,騎獅子。
擺脫了中心的空虛,坐在金蓮裏,拿著水晶龜。
還有蓮花花瓣。佛經上說,花有三種:仁花、天花、菩薩花。中國人的蓮瓣只有十幾片,天華人的蓮瓣有幾百片,菩薩的蓮瓣有幾千片,是佛教中最受尊崇的千(瓣)蓮,是佛教中蓮花的象征。荷花獨特的生長方式,使其躍居於千花之上,成為壹種崇高的人生感悟。荷花同時盛開,果實已有。花和果實的獨特性和密切關系為我們揭示了壹種深刻的人生哲學。生命中所創造的壹切事業都會有它們的結果在等待著我們,這也寓意著人們對蓮花最深的愛與敬畏。
此外,蓮花離開塵埃,過著清潔的生活。雖然是在壹片泥濘的土地上,卻能保持幹凈、幹凈、舒適。伊萊恩·智明在面對生活逆境時,堅決堅守內心的某種豐富和柔軟。在紅塵的喧囂中,很多勤奮學習,永遠遵循真理的人,忍受著奮鬥的孤獨。清凈心的人就像泥淖中的蓮花,努力完成自己的成長、綻放和結果。這壹次,他們的人生將是勤奮而真誠的,未來終將開辟出“火紅蓮花”的景象。
“四德”與“十德”
隨著佛教的傳播和凈土宗的建立和發展,蓮花崇拜的形式和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通過類比佛教教義、戒律、戒律來美化蓮花的自然屬性,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並將蓮花的美德歸納為“四德”和“十德”。
佛經《涅槃經》說佛有四德,即恒、樂、自、凈。所謂常德,就是佛性不離,有“歷三代不動,混諸法不變”的定德。所謂德,就是佛願遠離世間生死之苦,願死於涅槃凈土。所謂德,就是佛雖在世間,卻早已忘記了凡夫俗子的“狂喜”,有了“八大自由”的“真我”。所謂清凈德,就是佛遠離世間的塵垢而不染,就像壹面幹凈的大圓鏡,沒有纖維。
佛有四德,佛經也總結為“四義”,對應“四德”。根據《華嚴經》,“大華蓮者,在梁社學說中有四層意思:
就像蓮花,不沾泥巴,比法界更真,不汙染人間。
二如蓮花,自我發展,就像自我開悟,眾生許諾證明它,然後自我發展。
三如蓮花,被蜜蜂采,比真理對諸聖更有用。
四德如蓮花,有四德:壹香二凈三柔四可愛。比如四德,恒、樂、自、清凈。"
《三藏法書》也對蓮花相對於菩薩的“十善”的優點做了更詳細的總結。
蓮花比喻菩薩的十大妙法:
1.遠離汙染。菩薩修行,有智慧,能觀壹切佛法中的壹切境界,無貪愛。他雖在五濁生死之流,卻不為生死之錯所染,即蓮花出水,不為汙泥所染。(五濁,即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2.不要作惡。菩薩修行,只求消滅壹切惡,生出壹切善,身在口中,守護純潔,不帶絲毫惡* * *,比喻蓮花,雖微滴水,卻不停留。
3.滿滿的禁欲。菩薩修行,把壹切戒律都放進去,堅持不犯,這樣戒律才能滅身口之惡,香火才能除糞之氣。所以俗話說的好,清香撲鼻,廣傳滿溢,比喻蓮花蔓延擴散,妙香廣傳,遠近皆聞。
4.屍體是幹凈的。因為戒,菩薩的身心是清凈的,但她能不受汙染。例如,蓮花沃森自然是幹凈的,沒有汙染,盡管她在泥水裏。
5.看起來很開心。Xi,他看起來很開心。易,歡喜也,菩薩心常禪,則面無蹙眉,諸相圓滿,見之皆樂。例如,當荷花盛開時,它讓所有的人感到快樂和幸福。
6.軟而不澀。柔則順,不澀則無滯。據說菩薩的慈善之旅將回歸閉關法。
無阻礙,內填外塑,所以體常潔凈,柔軟不粗糙,與蓮花相比,體柔潤澤。
7.每個看到的人都是幸運的。菩薩修行成就奇妙,見之者幸。比如荷花,香花,妙不可言,看見的人,做夢的人,都是幸運的。
8.調料足夠了。菩薩成功修行,充滿智慧和尊嚴,表示蓮花盛開,中華果實飽滿。
9.成熟幹凈。菩薩修圓,妙果成熟,但慧光發現能使壹切眾生有六根清凈,比喻蓮花成熟。用眼睛看它的顏色,用鼻子聞它的香味,根就幹凈了。(六根,即眼根、耳根、鼻根、體根、意根。)
10.人生壹直在思考。菩薩出生時,仙人等人受仙樂保護,這樣他們就能實踐善行,證明菩提果。比如蓮花出生的時候,雖然沒有花,但是先生已經想到了蓮花。(梵文菩提,華嚴道)
以上比喻的內容雖然沒有針對性和可比性,但卻準確地抓住了荷花的嬌艷潔凈的特點和佛的精神,使荷花得到了升華。隨著佛教的傳播,蓮花的形象在亞洲國家成為神性、聖潔和復活的象征。在爪哇的婆羅浮屠佛壇、緬甸的蒲甘古城、柬埔寨的吳哥窟寺廟、斯裏蘭卡的鐘樓以及中國和西藏的福安,隨處可見蓮花的圖片。
信仰太陽神的日本人常常把蓮花與死亡和鬼魂聯系在壹起。然而,中國與蓮花的關系最為密切。除了作為佛教的象征,在文學領域有無數的詩歌和歌曲,它也是壹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藝術作品:朱宣鹹中國畫《紅日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