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的意思是:樂曲演奏完畢,聽曲的觀眾漸漸散去。
說的是事情結束後,人們各自離開。這句成語出自《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後翻譯為曲終人散,用來表示人們終有離別的壹天,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曲終人散,鼓瑟之人壹曲演罷,聽客紛紛離去,江水依舊東流,峰巒疊起青山依舊。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有消亡的壹刻,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
曲終人散的近義詞是往事如風,人走茶涼,各奔東西,物是人非等等。
曲終人散的反義詞是歡聚壹堂等等。
曲終人散可以這樣造句:
1、他的建議太富浪漫色彩,太理想化,所以曲終人散,沒有引起什麽反響。
2、誰會來帶我走,逃開深鎖我的憂愁,曲終人散的時候,我是否願意承認這是盡頭。
3、有開始,就會有曲終人散的壹天,但我從不悲觀,下個開始,會在不遠處的。
4、明知道結局是曲終人散,可當下卻不得不放聲大笑,直至在這樣的盡興中流下了眼淚。
5、花開記春,花落記秋,早已忘卻歲月悠悠。曲終人散,花亦垂首,空留舊人昔日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