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雞同鴨講。
解題過程:長著冠子和大尾巴的是雞(不是鳥),扇著翅膀的是鴨(不是鵝),兩只家禽都在發著聲音表示在說話,但是因為種族不同,所以溝通不了,答案就是雞同鴨講。
成語:雞同鴨講
讀音: jī tóng yā jiǎng
意思:雞和鴨講話,語言不通,形容兩個人並非***同語言,無法溝通,中性詞。
引用:伊阪幸太郎《死神的浮力》:他完全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由此可見,人類壹旦認定「事態危險」,便難以恢復平常心。我從中學到壹個教訓,就是「很多時候即使說破嘴,也是雞同鴨講」。
例句:林語堂故意講壹口流利的洋涇濱英語,表示是雞同鴨講,逗趣壹番。
擴展資料近義詞:
對牛彈琴?[ duì niú tán qín ] 比喻對不能 理解的人白費口舌、力氣。有看不起對方的意思。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
出 處: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翻譯:公明儀給牛彈琴聽,牛依舊在吃草;不是牛聽不到,而是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反義詞:
誌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 誌向相同,道路壹致。形容彼此理想、誌趣相合。
出 處:聞壹多《杜甫》:兩人起先雖覺得誌同道合,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