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開頭的成語(72個)
1
斷斷續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成語拼音:
duàn duàn xù xù
成語解釋: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壹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
2
斷根絕種
成語拼音:
duàn gēn jué zhǒng
成語解釋:
斷絕後代,即斷子絕孫。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八十壹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屍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3
斷梗飄萍
成語拼音:
duàn gěng piāo píng
成語解釋:
見“斷梗浮萍”。
成語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祝發》:“想歸海樓船未有期,夢與飄風會,似斷梗飄萍誰可系。”
4
斷長續短
成語拼音:
duàn chāng xù duǎn
成語解釋:
續:接、補。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成語出處:
《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
5
斷發紋身
成語拼音:
duàn fā wén shēn
成語解釋:
見“斷發文身”。
成語出處:
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紋身的。”
6
斷鳧續鶴
成語拼音:
duàn fú xù hè
成語解釋:
鳧:野鴨;續:接續;鶴:仙鶴。截斷野鴨的短腿接到仙鶴的長腿。比喻做事違反自然規律
成語出處:
梁啟超《政聞時言·外債平議》:“今我國於此種機關,百不壹具,而惟斷鳧續鶴,欲襲取其企業之形式以移植於我國,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7
斷梗飛蓬
成語拼音:
duàn gěng fēi péng
成語解釋:
見“斷梗飄蓬”。
成語出處:
宋·陸遊《拆號前壹日作》詩:“飄零隨處是生涯,斷梗飛蓬但可嗟。”
8
斷梗浮萍
成語拼音:
duàn gěng fú píng
成語解釋:
比喻漂泊不定。
成語出處: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9
斷梗流萍
成語拼音:
duàn gěng liú píng
成語解釋:
梗:植物的枝莖;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莖,漂流的浮萍壹樣。比喻生活飄泊不定
成語出處:
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流萍暫相親。”
10
斷珪缺璧
成語拼音:
duàn guī quē bì
成語解釋:
見“斷圭碎璧”。
成語出處:
清·葉廷琯《吹網錄·二礎雲麾碑》:“余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珪缺璧,彌見珍奇。”
11
斷圭碎璧
成語拼音:
duàn guī suì bì
成語解釋:
亦作“斷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成語出處: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12
斷乎不可
成語拼音:
duàn hū bù kě
成語解釋:
斷乎: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成語出處:
魯迅《隨感錄》:“如何掃除?萬萬不能,也斷乎不可!”
13
斷縑尺楮
成語拼音:
duàn jiān chǐ chǔ
成語解釋:
猶言斷縑寸紙。
成語出處: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
14
斷齏塊粥
成語拼音:
duàn jī kuài zhōu
成語解釋:
見“斷齏畫粥”。
成語出處:
清·馮桂芬《潘紱庭京卿五十壽序》:“少陵秋風茅屋,而有廣廈萬間之願;希文斷齏塊粥,而有先憂後樂之誌。”
15
斷決如流
成語拼音:
duàn jué rú liú
成語解釋:
如流:像流水壹樣多而迅速。決斷事務多而快。
成語出處:
《周書·李彥傳》:“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繁,留心省閱,未嘗懈怠,斷決如流,略無疑滯。”
16
斷井頹垣
成語拼音:
duàn jǐng tuí yuán
成語解釋:
斷裂的井欄;塌毀的院墻。形容田宅毀棄的破敗荒涼景象。
成語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17
斷然不可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bù kě
成語解釋:
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18
斷然措施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cuò shī
成語解釋:
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成語出處:
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然措施,嚴厲處置害群之馬!”
19
斷然處置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chǔ zhì
成語解釋:
斷然:果斷堅決;處置:處理。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成語出處:
羅廣斌《紅巖》第八章:“大敵當前,只能斷然處置。”
20
斷尾雄雞
成語拼音:
duàn wěi xióng jī
成語解釋:
斷尾:斷去尾巴。雄雞因怕做祭祀的貢品而自殘其身。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或裝傻
成語出處:
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21
斷袖分桃
成語拼音:
duàn xiù fēn táo
成語解釋:
斷:截斷;分:分出。借指男寵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董賢傳》:“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難》:“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
22
斷線鷂子
成語拼音:
duàn xiàn yào zǐ
成語解釋:
猶言斷線風箏。鷂子,指紙鳶,鳥形風箏。
成語出處:
《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壹般再也不來,落得先前受用壹番,且又完名全節。”
23
斷織勸學
成語拼音:
duàn zhī quàn xué
成語解釋: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後比喻勸勉學習。
成語出處:
《後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24
斷章取意
成語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解釋:
見“斷章取義”。
成語出處:
唐·張鷟《遊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25
斷織之誡
成語拼音:
duàn zhī zhī jiè
成語解釋: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成語出處: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26
斷杼擇鄰
成語拼音:
duàn zhù zé lín
成語解釋: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成語出處: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27
斷編殘簡
成語拼音:
duàn biān cán jiǎn
成語解釋:
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28
斷壁殘垣
成語拼音:
duàn bì cán yuán
成語解釋:
倒塌了的墻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成語出處:
《新民晚報》1987.2.8:“幾年後,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登極。朱賢始得返回家鄉。可家裏人不見,唯剩壹片斷壁殘垣。”
29
斷壁頹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成語拼音:
duàn bì tuí yuán
成語解釋:
頹垣:倒了的矮墻。坍塌的墻壁,殘毀的矮墻。形容殘敗的景象。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8回:“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30
斷長補短
成語拼音:
duàn chāng bǔ duǎn
成語解釋:
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成語出處:
《禮記 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裏,為田八十萬億壹萬億畝。”
31
斷釵重合
成語拼音:
duàn chāi chóng hé
成語解釋:
釵:女性首飾。被折斷的釵又重新合在壹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後又重歸於好,也指重新團聚
成語出處:
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幾年間破鏡重圓,今日裏斷釵重合。”
32
斷發文身
成語拼音:
duàn fà wén shēn
成語解釋: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斷發文身,祼以為飾。”
33
斷港絕潢
成語拼音:
duàn gǎng jué huáng
成語解釋:
港:與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窪的水坑。比喻錯誤的無法達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成語出處:
唐·韓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學者必慎其所道,道於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於海也。”
34
斷梗飄蓬
成語拼音:
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成語解釋:
梗:植物的枝莖;蓬:蓬蒿,遇風常吹折離根,飛轉不已。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壹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成語出處:
宋 石季友《清平樂》:“自憐俗狀塵容,幾年斷梗飄蓬。”
35
斷潢絕港
成語拼音:
duàn huáng jué gǎng
成語解釋:
潢:低窪的水坑;港:與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錯誤的無法達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成語出處:
元·貢師泰《玩齋集·送宗人貢仲歸丹陽序》:“雖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斷潢絕港,其何由達其流而究其源哉!”
36
斷縑寸紙
成語拼音:
duàn jiān cùn zhǐ
成語解釋:
殘缺不全的書畫。
成語出處:
宋·鄧椿《畫繼》卷壹:“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37
斷齏畫粥
成語拼音:
duàn jī huà zhōu
成語解釋:
分開搗碎的菜和凝結的粥;按定量來吃。指食物精簡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斷;畫:斷開;劃分。齏:搗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成語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壹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38
斷縑零璧
成語拼音:
duàn jiān líng bì
成語解釋:
比喻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成語出處:
葉景葵《〈忘山廬日記〉序》:“辛亥以後,會面甚稀,今得於斷縑零璧中溫其緒論,斯誠光緒以來讀書明理之君子矣。”
39
斷墨殘楮
成語拼音:
duàn mò cán chǔ
成語解釋:
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成語出處:
明 王世貞《俞紫芝》:“子中獨能尋考遺則於斷墨殘楮,遂與仲溫並驅。”
40
斷事如神
成語拼音:
duàn shì rú shén
成語解釋:
斷:判斷。形容判斷事情非常準確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斷事如神,各處傳揚。”
41
斷事以理
成語拼音:
duàn shì yǐ lǐ
成語解釋:
斷:判斷;理:道理。根據道理來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陳義設法,斷事以理。”
42
斷線偶戲
成語拼音:
duàn xiàn ǒu xì
成語解釋:
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
43
斷袖之寵
成語拼音:
duàn xiù zhī chǒng
成語解釋:
斷:截斷;寵:寵愛,寵幸。指男子搞同性戀的行徑,指男寵。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44
斷弦再續
成語拼音:
duàn xián zài xù
成語解釋:
斷弦:指喪妻;續:連接。比喻男子妻死後再娶
成語出處:
明·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二人缺月重圓,斷弦再續,大喜不勝。”
45
斷垣殘壁
成語拼音:
duàn yuán cán bì
成語解釋:
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成語出處:
徐遲《火中的鳳凰》:“灰紅的火焰漸漸熄滅,留下壹片瓦礫場,斷垣殘壁。”
46
斷羽絕鱗
成語拼音:
duàn yǔ jué lín
成語解釋:
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成語出處:
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後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妳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47
斷章截句
成語拼音:
duàn zhāng jié jù
成語解釋: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壹段或壹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成語出處:
《宋史 選舉誌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48
斷章取義
成語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解釋:
原指引用《詩經》中某壹篇章的詩句;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並不是所引詩篇的原意。後泛指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只根據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斷或部分;而不顧全文和原意。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49
斷章摘句
成語拼音:
duàn zhāng zhāi jù
成語解釋:
裁斷章節,取綴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成語出處:
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裏,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於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50
斷璧殘璋
成語拼音:
duàn bì cán zhāng
成語解釋:
璧: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像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璧。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成語出處:
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璧殘璋裹絳紗。”
51
斷脰決腹
成語拼音:
duàn dòu jué fù
成語解釋:
脰:頸;決:破。殺掉頭,剖開腹。形容慘烈的死難。
成語出處:
《戰國策·楚策壹》:“有斷脰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52
斷幅殘紙
成語拼音:
duàn fú cán zhǐ
成語解釋:
斷:殘;幅:指小箋。指殘留或不相聯屬的寫有詩文的小箋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行書·吳通玄》:“至於文稿,斷幅殘紙人爭傳之。”
53
斷管殘沈
成語拼音:
duàn guǎn cán shěn
成語解釋:
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沈,墨汁。
成語出處:
明 焦竑《李氏〈焚書〉序》:“宋元豐間,禁長公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逾時而征求鼎沸,斷管殘沈,等於吉光片羽。”
54
斷怪除妖
成語拼音:
duàn guài chú yāo
成語解釋:
謂鏟除妖魔鬼怪。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賃道法驅邪斬虎。”
55
斷還歸宗
成語拼音:
duàn huán guī zōng
成語解釋:
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
成語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如今認定我是妳失去的妹子,我認定妳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壹定斷還歸宗。”
56
斷鶴續鳧
成語拼音:
duàn hè xù fú
成語解釋:
截短仙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違反規律。續:接續。鳧:野鴨子。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57
斷簡殘編
成語拼音:
duàn jiǎn cánbiān
成語解釋:
斷、殘:不完整的;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木片;編:細長皮條;指用它串簡而成的書。殘缺不全的書或文章;尤指古代的書籍。
成語出處:
宋 陸遊《對酒》詩:“斷簡殘編不策勛,東臯猶得肆微勤。”
58
斷金零粉
成語拼音:
duàn jīn líng fěn
成語解釋: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風流韻事。
成語出處:
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59
斷爛朝報
成語拼音:
duàn làn cháo bào
成語解釋: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成語出處:
《宋史 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60
斷木掘地
成語拼音:
duàn mù jué dì
成語解釋:
上古時代,斷木為杵,掘地為臼。雖粗拙,亦適用。語出《易·系辭下》。
成語出處:
語出《易·系辭下》。宋·黃庭堅《題王黃州墨跡後》詩:“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春。”
61
斷手續玉
成語拼音:
duān shóu xù yù
成語解釋: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壹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成語出處:
《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62
斷頭將軍
成語拼音:
duàn tóu jiāng jūn
成語解釋:
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63
斷無此理
成語拼音:
duàn wú cǐ lǐ
成語解釋:
斷:絕對,壹定。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壹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64
斷線風箏
成語拼音: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成語解釋:
比喻壹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成語出處:
清 駱綺蘭《春閨》詩:“何處風箏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
65
斷香零玉
成語拼音:
duàn xiāng líng yù
成語解釋:
比喻女子的屍骸。
成語出處:
清·洪升《長生殿·屍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沈埋處,好結果壹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66
斷袖之癖
成語拼音:
duàn xiù zhī pǐ
成語解釋:
指男子搞同性戀的醜惡行徑。
成語出處:
《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67
斷雨殘雲
成語拼音:
duàn yǔ cán yún
成語解釋:
比喻男女恩愛中絕,歡情未能持續。
成語出處:
清·洪升《長生殿·獻發》:“想春遊春,從曉和昏,豈知有斷雨殘雲。”
68
斷雁孤鴻
成語拼音:
duàn yàn gū hóng
成語解釋:
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成語出處:
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妳壹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69
斷子絕孫
成語拼音:
duàn zǐ jué sūn
成語解釋:
指沒有子孫後代。多用作詛咒語。
成語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柯》:“妳再不娶親,我只愁妳斷子絕孫誰拜墳。”
70
斷紙余墨
成語拼音:
duàn zhǐ yú mò
成語解釋:
斷:破裂;余:殘存;墨:墨跡。指殘存的詩文墨跡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行書·蔡京》:“至於斷紙余墨,人爭寶之。”
71
斷蛟刺虎
成語拼音:
duàn jiāo cì hǔ
成語解釋: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72
斷瓦殘垣
成語拼音:
duàn wǎ cán y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