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獼猴戴帽子。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之人。
詞語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
詞語註音:ㄇㄨ_ ㄏㄡ_ ㄦ_ ㄍㄨㄢ_。
詞語解釋:獼猴戴帽子。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之人。
詞語出處: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為韓生譏諷項羽。《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成語解釋:
沐猴而冠:解釋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義詞衣冠禽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寓意:
項羽雖然能征善戰、霸氣十足,但他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劉邦雖出身貧寒,用兵打仗的本領也不及項羽,但後來項羽身邊的很多能人誌士都跳槽到了劉邦門下。項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成語告訴人們,壹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那種能傾聽來自四面八方聲音,且能斟酌損益,采納良言的人。那種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終成不了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