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běn mò dào zhì?
解釋: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和非本質的關系弄顛倒了。
出處:
《禮記.大學》裏有壹句話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是在說明做壹件事情,掌握本末終始、先後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壹般人往往會有誤本為末、倒末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說法。
較早的書證是宋代大儒朱熹寫給他的朋友呂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
示例:
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是十分惡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