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歧路亡羊
楊朱是戰國時期的壹位著名學者,人稱楊子。楊子的鄰居丟失了壹只羊,於是,這個鄰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時也請楊子的仆人幫著壹塊兒去找。
楊子說:唉,不過是丟掉壹只羊而已,何必要讓那麽多人去找呢?丟羊的人說:因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來後,楊子問道:找到了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楊子問:為什麽找不到呢?他們說:岔路中間又有很多岔路,我們不知道羊往哪壹條岔路上去,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很有感觸,臉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沈默了很長時間,整天都沒有笑容。人們覺得特別奇怪,便對楊子說:羊又值不了多少錢,更何況丟的也不是妳家的羊,妳為什麽這麽悶悶不樂呢?楊子沒有回答。
有壹個名叫心都子的人在壹旁邊聽了說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丟失;學者因為不能專心致誌,可能會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楊子悶悶不樂的原因難道妳們還不明白嗎?
歧路亡羊這壹成語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變而來,比喻事情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丟失。
二、笑比河清
包拯是北宋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硯臺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征收幾十倍的硯臺來巴結上司。
包拯到任後,命令只造上貢朝廷的數目,壹塊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負擔壹下子減輕了。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時,壹次契丹在邊境集結軍隊,邊境的州郡逐漸緊張起來,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調發軍糧。
包拯說:漳河地區土地肥沃,百姓卻不能耕種,邢趙三州有民田壹萬五千頃,卻被用來牧馬,請求全部給老百姓耕種。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開封府府尹時,因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規定,百姓告狀要先寫狀子,再托府吏傳進來。包拯破了這個規矩,大開府門,讓老百姓直接到堂上來陳述,這樣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腳。壹次,開封發大水,水排不出去。
包拯壹調查,原因是許多權貴在疏通的河道上築了許多花園、亭臺。包拯限期他們全部拆掉。有個權貴不肯拆,還拿出壹張地契,說那塊地是他的。包拯詳細壹檢查,發現地契是偽造的。包拯馬上拆了他的花園,並奏明仁宗皇帝。後來大水就退了。
由於包拯鐵面無私,壹年時間就把開封治得井井有條。權貴們都收斂了許多,壹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說要看到包公的笑臉比看到黃河水變清還難。老百姓卻很喜歡他,說:關節不到,有閻王包老。
笑比河清形容態度嚴肅,難見笑容。
(出自《宋史》卷三壹六)
三、偃旗息鼓
在三國時期蜀漢的軍事集團中,趙雲是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將領,他憑著大智大勇,為劉備的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自從跟隨劉備,千難萬險,忠心不改。在蜀營中,趙雲除了領軍破敵,履行將軍職責外,還擔負著壹個重要的職責:做劉備的親隨,負責保護劉備以及家小的安全。
毫無疑問,這是壹項極其艱巨的工作。趙雲沒有讓劉備失望:當陽長阪,他單騎救阿鬥;劉備東吳成親,他行諸葛錦囊之計,竭力護主等等。
有壹次,蜀魏兩國交戰,蜀將黃忠殺死魏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惱火,於是把米倉移到漢水旁邊的北山腳下,並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
黃忠決定帶兵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他和趙雲約定了返回時間,結果過期未歸。趙石就帶兵前去接應,正好與曹操的軍隊狹路相逢,趙雲同魏軍廝殺起來,最後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營救回黃忠。
曹操遭受這麽大的損失,怎能善罷甘休!他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劉備只好帶領數萬百姓逃往江陵,並派趙雲斷後。雙方相遇,又是壹場惡戰。沒過多久,趙雲甩開魏軍先鋒,直撲魏軍戰陣,且戰且退,爭取時間,保證劉備和數萬百姓的安全。最終,趙雲殺出重圍,回到了自家營地。
正在營地的張飛趕緊前來接應,副將張翼見趙雲己退回本寨,後面追兵又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卻臨敵制變,壹面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壹面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寨內,白己則單槍匹馬地站在門口等候敵軍。
氣勢洶洶的魏軍很快趕到,壹時間,大兵壓境,戰雲密布。趙雲這邊卻寨門大開,見不到壹面戰旗,聽不到壹聲戰鼓。生性多疑的曹操見狀,懷疑裏面隱藏著伏兵,不敢輕易進攻,便下令撤兵。
趙雲見曹軍退兵,立刻擂起戰鼓,剎那間,殺聲震天,飛箭如雨,魏軍十分恐慌,自相踐踏,很多兵卒掉進漢水淹死了。於是,趙雲率將士趁勢奪取了魏軍的糧草,斬殺了曹操的大批人馬,得勝回營。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營地犒勞軍士,當看到昨日戰鬥留下的痕跡時,他感慨地說:“子龍(趙雲,字子龍)壹身都是膽啊!”
《三國誌·蜀書·趙雲傳》裴松之註引《趙雲別傳》
求解驛站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偃,放倒;息,停止。
四、墮甑不顧
孟敏是東漢山東巨鹿人,客居在太原。有壹次孟敏背著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墜地打破了,孟敏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這事被當時的名士郭林宗看見了,問他,他回答說:“甑已經破了,看他有什麽用?”郭林宗覺得他不壹般,就勸說他去遊學。十年以後,孟敏名聞天下,位列三公。
“墮甑不顧”比喻事情已經過去,不作無益的惋惜。
五、反求諸己
相傳四千多年前,正是歷史上的夏朝;當時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壹次,諸侯有扈[hù]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啟前去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部下們很不甘心,就壹致的要求再打壹次仗。
伯啟說:“不必再戰了。我的兵馬、地盤都不小,結果還吃了敗戰,可見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緣故。所以我得先檢討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
從此,伯啟發憤圖強,每天天剛亮就起來工作,生活簡樸,愛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這樣經過了壹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來侵犯,反而心甘情願的降服歸順了。形容反躬自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六、墻東窺宋
戰國時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說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說宋玉好色,宋玉否認了,並且說:天下的美色,沒有能比得上我家東鄰的女子,她增之壹分則太長,減之壹分則太短,傅粉則太白,塗朱則太紅。但她登墻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沒有動心。
“墻東窺宋”形容美女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