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稼穡艱難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稼穡艱難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稼穡艱難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指農事勞苦。
[成語出處] 《尚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指農事勞苦
[例句] 自以為上等之人,習成壹身輕薄,~,全然不知。(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
百科解釋如下:
目錄 ? 成語
? 原文
? 譯文
? 關鍵字
? 啟示
? 文言知識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英漢詞典解釋
>>到愛詞霸英語查看詳解
成語[回目錄]
發 音 jià sè jiān nán
釋 義 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形容農耕的勞苦。
出 處 《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例 句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多有富貴子弟,擔了個讀書的虛名,不去務本營生,戴頂角巾,穿領長衣,自以為上等之人,習成壹身輕薄,全然不知。”
原文[回目錄]
古人欲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茠鋤之,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江南朝士,因晉中興而渡江,本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為之,未嘗目觀起壹撥土,耘壹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辨,皆優閑之過也。
(選自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
譯文[回目錄]
古人想要懂得務農艱辛,這大概是看重谷物致力於農業生產的道理。吃飯是百姓最大的事,百姓沒有食物,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飯,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相互問候了。糧食要經過耕種、鋤草、收割、儲存、春打、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進糧倉,怎麽可以輕視農業而重視商業呢?江南朝廷裏的官員,隨著晉朝的復興,南渡過江,流落他鄉,到現在也經歷了八九代了。從來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完全依靠俸祿供養。如果他們有田產,也是隨意交給年輕的仆役耕種,從沒見過別人挖壹塊泥土,插壹次秧,不知何時播種,何時收獲,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務呢?因此,他們做官就不識世務,治家就不治家產,這就是養尊處優帶來的危害啊!
關鍵字[回目錄]
安:怎麽。
蓋:表示推測語氣,大概。
貴:重視。
本:根本,這裏指生產。
刈:割,多用於草類或谷類。
涉:經歷。
拂:古人用連枷擊打谷子以脫粒。
簸(bǒ):用簸箕盛食物等上下顛動,揚去塵土等物。
斯:指示代詞,這。
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
啟示[回目錄]
重視農業是立國的根本;只有了解農民的辛勞,才能重視農業,做好其他事務.
文言知識[回目錄]
釋“斯”
它多作“這”解釋。上文“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中的“斯”,即相當於“這”,句意為這大概是看重谷物致力於農業生產的道理。又,“斯人乃吾父之友”,意為這人是我父親的朋友。又,《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意為(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還能同誰在壹起呢?
話說“本”與“末”
“本”原指樹木的根部,“末”指樹梢,所以“本末倒置”是不正常的現象。上文說的“務本”與“貴末”中的“本”“末”,是指農業生產、商業和手工業。在封建社會裏,歷代統治者都特別重視農業生產,而抑制商業和手工業,因為民以食為天,有了糧食,社會便安定,國防也有保障。這既有正確的壹面,也有不確當的壹面。因壓制“末業”,市場經濟就不發達,社會發展就緩慢。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46957.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