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項羽敗給劉邦的主要原因之壹就是不會用人。不過作為壹度稱雄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麾下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才。陳平就曾跟劉邦提到:項羽麾下有四位“骨鯁之臣”,必須將他們除掉才能擊敗項羽。那麽這四位“骨鯁之臣”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周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大司馬,鎮守整個西楚南方。漢五年(前202年),劉邦在越過鴻溝追擊項羽的同時,命令英布和劉賈進攻西楚的南方。在如此形勢下,周殷在英布的勸誘下投降了漢軍,引導漢軍攻占了壽春等重要城池。南路漢軍也憑此順利地到達垓下與劉邦會師。
龍且與周殷同為項羽的大司馬,其最輝煌的戰績就是打敗九江王英布。陳平在項羽陣營行離間計後,項羽對範增、鐘離眜都心生猜忌,唯獨對龍且信任如常。漢四年(前203年),勢如破竹的韓信連續消滅魏、燕趙等諸侯,齊王也是岌岌可危,只得向項羽求援。
為了改變整個戰略形勢的不利,項羽便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上援齊,試圖壹舉擊敗韓信。但在濰水與漢軍對陣時,自大的龍且中了韓信的誘敵與水攻之計。楚軍幾乎是全軍覆沒,龍且本人也被灌嬰的部下砍了腦袋,而項羽也失去了扭轉戰略形勢的可能。
鐘離眜是項羽麾下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大將,不僅在戰場上多次擊敗劉邦,還非常賞識韓信。但鐘離眜的才華引起了項羽的不快,所以陳平行離間計後,第壹位被項羽猜忌疏遠的重臣就是鐘離眛。但鐘離眛對項羽壹直忠心耿耿,直到垓下之戰後才離開了楚營。
西漢建立後,成為朝廷通緝犯的鐘離眜躲在了楚王韓信的宮中,這引起了劉邦的警惕。為了躲過劉邦的打擊,聽信讒言的韓信迫使鐘離眛自殺。鐘離眛死前悲憤地說:“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
範增早年是項羽叔叔項梁的謀士,項梁就是按照他的建議擁立了楚懷王。項梁死後,範增成為項羽的首席謀士,憑借智謀與才幹被尊為“亞父”,在楚營中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正因如此,範增對項羽有時都不太尊重,在鴻門宴時就罵項羽是“豎子”。
範增的態度當然讓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的項羽心生不快,最後在陳平反間計的推動下,項羽越來越猜忌範增,逐漸削弱範增的權力和影響,導致範增在壹怒之下決定告老還鄉。在回鄉的路上,越想越生氣的範增背上長了毒瘡,最後病死於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