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與孔孟有關的成語故事
和顏悅色、學而不厭、舉壹反三、守望相助、守身如玉
壹、和顏悅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釋: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季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譯文:“所謂的溫柔,是指臉上的溫柔,和善可親讓人放松的原因”
二、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譯文:默默地記住的,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三、舉壹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壹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如果他不能舉壹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四、守望相助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解釋:守望:防守了望。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譯文:出入都以朋友的關系相稱,互相援助,有了疾病相互扶持。
五、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
解釋:保持節操,象玉壹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離婁上》:“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譯文:誰不為守?愛護身體,是保持節操的根本。
二 孔子的老師是誰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孔子的老師是誰,很多史料表明,孔子三十歲左右就辦回了學校答,但很少看到其三十歲之前在哪裏學習,跟誰學習,仿佛孔子乃天人,壹出世便為師。
讀《論語》,也可以看見衛國大夫公孫朝也曾問子貢,妳的老師孔子的老師是誰呢,子貢便說:“文王、武王的大道並沒有崩壞,還在人間運行。賢者理解它的大道,不賢者也可了解它小道,文武之道,無處不在。夫子哪裏不能學習,為什麽要有固定的老師呢”。
這個回答至少說明幾個層面的意思,壹是孔子無所不學,無處不學,所以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說法。二是孔子在向歷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完全是自學成才。三是若非要在歷史中找壹位導師的話,那就是周武文王和周公了。
(2)有教無類的幾個小故事擴展閱讀:
讀《史記-孔子世家》可以知道,孔子家貧,且賤,沒上過好的貴族學校,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沒上過好的大學,只好自學成才。但自學成才的好處在於,什麽都學,什麽書都可以讀。可以博學矣,非專家耳。
子貢的回答實在是完美,但這並不意味著孔子是天才,什麽都懂,不需要向誰學習,恰恰相反,從《史記-孔子世家》中,人們可以看到壹個隨時都向人學習的孔子。
三 有教無類的事例子-百度
『有教無類。』」指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的分別。
有壹天,有壹個叫冉雍的六歲的孩子向孔子求學。這個學生落落大方、誠懇穩重,很有將來成為大人物的氣貌。於是孔子就對這個孩子的身世很好奇,迫不及待地問孩子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詢問之後才知道:冉雍的家境很窮,家裏也沒有田地,父親什麽也不會,以盜竊為生。他的父親對冉雍說:“我也希望妳長大後去學點本領,但是爹沒有錢送妳去學手藝,沒有辦法呀!”
後來,母親去世,父親續弦。繼母聽說孔子廣收學子,並且不交任何費用,恰趕上冉雍的父親因偷竊抓去關起來,於是她就讓冉雍到孔子門下求學。
孔子的子弟們知道冉雍是小偷的兒子,就看不起他,開始有意阻擾孔子收他為徒,但孔子不聽他們的話,收下了冉雍。之後,子弟們有意無意地懷疑冉雍也會偷別人的東四,孔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默不作聲,壹直想找機會教育這幫子弟。
有壹天,孔子帶子弟們去郊遊,學生們高興極了,走著走著,在不遠的地方看到壹條小牛,小牛的毛色純赤、頭角又端莊,非常漂亮!
有個學生說:“我記得老師說過,祭祀山川神祗就需要這樣的牛”。
孔子故意搖搖頭,有些惋惜地說:“但是這頭牛不行!他血統不好,不適合用來祭祀”。
“ 血統不好有什麽關系,又不是需要用他的父母來祭祀”。
“哦,是嗎?那人呢?人的血統重要嗎?出身卑微、行為不端的人,也可能有行事光明、心地善良的兒子啊?!大家為何用父親的品行來否定他兒子壹切呢?孔子問。”
學生們壹個個都低下頭,知道孔子說的是關於冉雍的事。
孔子見子弟們明白了他在說什麽,就贊美冉雍說::“冉雍年齡小,氣度不壹般,我看他是個當領導的材料,大家不可歧視他。”
孔子並沒有因為冉雍家庭出身卑賤不接納他、歧視他,而是因勢利導,幫助他,培養他,使冉雍能被大家接納,愉快地學習。冉雍也不辜負孔子所望,做了季氏私邑的長官。
四 老師們好,明天我語文老師讓我講先秦諸子選讀的第六課《有教無類》,我已經逐步翻譯了。但怎樣才能講的更
有教無類故事:
拜訪學誠法師的人很多,形形 *** 、三教九流都有。有壹次,從上海來了兩個二專十多屬歲的大男孩,他們在酒吧唱歌,發型誇張,還染了色,打扮很時尚、現代。
兩位男孩很希求佛法,但不了解,用世間的概念來看待佛法,而學誠法師也都順著他們,善巧地加以引導。隨侍法師的弟子剛開始有些不以為然,覺得他們世俗的見解太強了,但看到法師耐心、慈悲的對待,慢慢也受到感染,不再在意他們的煩惱了。後來,由於學誠法師非常繁忙,便安排弟子繼續與他們交流,談了四十分鐘。談完後,兩個人表示很希望能與寺裏通信。
事後學誠法師對弟子說:“這兩個小孩煩惱重,時間如果夠,會對他們有更大的幫助。”
法師對壹切眾生都常懷慈悲,不論什麽種類的人都怡然攝受,並且能夠適應對方的根器善巧說法,讓種種人都能了解佛法、凈化煩惱。
緊張是壹種很常見的心理,在講時做深呼吸, 兩手握成拳頭,告訴自己我能行,就會好多了
五 《孔子》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孔子》壹文是根據《史記·孔子世家》及相關資料編寫的,簡要地對孔子作了壹些介紹,文章按照“總起分述”的思路,先介紹了孔子的生平概況,再具體地講了孔子有代表性的幾件事情。通過對孔子語言行為、神態心理描寫,充分體現了孔子厭惡偷盜、敢於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孔子》壹文按照“總起—分述”的思路,可分為兩個部分,第壹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況,是文章的總起部分,由此引出後面的故事。第二部分(3-8自然段)具體講了孔子的幾個故事,作者選擇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幾件事壹壹分述。
(5)有教無類的幾個小故事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壹陰壹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壹個 *** 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六 有關教師節的資料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壹系列至理名言。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中國人歷來尊師重教,但是我敢說,關於教師節的相關知識,妳肯定知道的不多,起碼不會比我在互動網絡上找到的資料多,但苦於上面的內容太多,我也只能從互動網絡上整理壹些重點的資料供大家來看,但我敢說,壹樣夠妳喝上壹壺的!童鞋們,還是普及壹下這方面的知識吧,就像有壹天妳當了父母,妳的孩子都不知道是父親節母親節是什麽意思,妳會是什麽滋味呢?
概述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國第壹個教師節。1985年舉行的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同意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教師節是壹個感謝老師壹年來教導的節日,不同國家規定的教師節時間不同。每年公歷9月10日,是中國的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北京慶祝了第壹個教師節。
2010年9月10日是中國第26個教師節。
中國歷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教師節,是中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
中華人民***和國的教師節目前為每年的9月10日。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51年取消教師節,1985年重建教師節,定為9月10日,沿用至今。目前有部分人士在倡議將孔子誕辰日作為教師節.
中國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是因為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1]
全球各地也有自己的教師節。
委內瑞拉--每年1月15日定為教師節。這天除慶祝大會外,還有向教師獻花等敬師活動。
泰國--每年1月16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全國學校放假,隆重慶祝。各地的慶祝儀式上,向當年退休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頒發獎狀並獻花。 蘇丹--從1971年2月24日起,全國實行教育改革,將這天定為教師節。中、小學壹律放假壹天,以示慶祝和紀念。 葡萄牙--葡萄牙的教師節是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確定教師節的國家。早在1899年5月18日,葡萄牙科英布大學的畢業生,為了感謝老師教育之恩,紛紛向老師敬獻彩帶,老師在彩帶上簽名後還給學生留作紀念。後來這壹天定為教師節。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前後的壹周之內,全國廣泛而隆重地舉行尊師重教活動。國家向優秀教師頒發勛章或授予榮譽稱號等。 德國--每年6月12日定為教師節。各地開展尊師敬師活動。 朝鮮--為紀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發表《社會主義教育提綱》,將這天定為教師節。 印度--每年9月5日定為教師節,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兒童節同時定為印度兒童教育工作者的節日。 蒙古--從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壹個星期日作為教師日。 美國--每年9月28日定為教師節。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的。 波蘭--每年10月14日為國家教育日和教師節。 法國--教師節是每年的12月25日。 俄羅斯--每年10月的第壹個周日定為教師節。 泰國——每年1月16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全國學校放假,隆重慶祝。各地的慶祝儀式上,向當年退休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頒發獎狀並獻花。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壹個周壹定為教師節。節前,國家要召開教師代表大會,表彰和命名壹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還頒以重獎。[2]
教師節-中國教師始祖----孔子
孔子壹生中有壹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壹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壹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七 什麽是有教無類有教無類的故事來源
1、不管什麽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賢,有的不肖。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有教則無類”,可見“有教無類”是教育的結果,不是前提。
有教無類成語,出自於《論語·衛靈公》,原句為子曰:有教無類。不管什麽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壹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此教育理念為孔子所倡導,在教育對象問題上,孔子明確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有教無類的意思是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
有教無類的歷史故事:
孔夫子周遊列國,剛剛到了魯國邊境關卡,發現魯國士兵對來往行人收取過路費,每過壹次都要重新收費。很有愛國觀念的孔子皺了皺眉頭,突然又想起囊中羞澀,摸了摸口袋,發現不夠自己和學生壹幹人等的過路費。子貢就拿出自己的錢讓所有人過了關。
學生宰予(字子我)就跟孔子說:“老師,早就跟您提過,應該提高學費。您看,他們住妳的,吃妳的,相當於您對他們有補貼。如果降低學費,是讓不窮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學費的人搭了便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提高學費,通過提高學費,以增加更多的獎勵和補助,來解決窮人上學的問題。”
子我接著說:“就好像這個關卡,我覺得也應該提高過路費。您看,關卡國家建設起來要資金的,行人進進出出,還要修繕,所以即使收費國家還是有補貼的。可是窮人壹個月只用進出不超過三次,而富人壹個月可能進出三十次,國家的補貼實際上補給了富人。正如您提高學費壹樣,過路費應該提價,然後用提高最低生活標準的辦法來補助窮人。”
孔子大怒,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子我回說:“我這是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