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發生在官渡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張遼、徐晃、關羽和曹操。原文如下:
文醜軍既得糧草車仗,又來搶馬。軍士不依隊伍,自相雜亂。曹操卻令軍將壹齊下土阜擊之,文醜軍大亂。曹兵圍裹將來,文醜挺身獨戰,軍士自相踐踏。文醜止遏不住,只得撥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醜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醜休走!?文醜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
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壹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醜壹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醜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醜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醜沿河趕來。忽見十余騎馬,旗號翩翻,壹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醜交馬,戰不三合,文醜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醜,腦後壹刀,將文醜斬下馬來。曹操在土阜上,見關公砍了文醜,大驅人馬掩殺。河北軍大半落水,糧草馬匹仍被曹操奪回。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在白馬斬殺顏良後,袁紹又派出名將文醜渡過黃河進攻曹操。曹操采納謀士荀攸的建議,故意扔下糧草車仗和馬匹,假裝戰敗,引誘文醜上當。文醜有勇無謀,親自率部追趕。此時,曹操又派張遼和徐晃沖向文醜,想合二人之力將其斬殺。不料文醜武藝高強,射傷張遼後又擊敗徐晃。就在這緊要關頭,關羽拍馬趕到,僅僅三個回合將文醜斬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拈弓搭箭?, 意為壹手握弓,壹手將箭放在弦上,準備發射。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壹句成語。
官渡之戰期間,袁紹與曹操在延津壹帶展開激戰,這是歷史的真實。在袁紹的隊伍中,除了文醜,還有從徐州投奔袁紹的劉備。《三國誌?武帝紀》載:?紹於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公勒兵駐營南阪下?紹騎將文醜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文醜的確在這場戰鬥中陣亡的。
不過,小說中所描述的關羽斬殺文醜的情節卻並非歷史事實,而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故事。在《三國誌?關羽傳》中,只有關羽斬殺顏良之事,卻並未提到文醜被殺。如果文醜這員河北名將真的是命喪於關羽之手,相信陳壽是不會忽略不計的。
那麽,文醜究竟是死於何人之手呢?關於這個問題,《三國誌?徐晃傳》中給出了壹個明確的答案:?(徐晃)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醜,拜偏將軍。?這也就意味著文醜是在與徐晃所部交戰中陣亡的,與關羽毫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