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無法挽救的成語有哪些

描寫無法挽救的成語有哪些

病入骨髓bìng rù gǔ suǐ

成語解釋:病到骨頭裏。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成語出處:《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語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例  句:吾觀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回天乏術huí tiān fá shù

成語解釋: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乏術:缺少方法。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例  句:後探得的耗,萬箭攢心,臟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術。(清·馮起鳳《昔柳摭談·秋風自悼》)

枯魚之肆kū yú zhī sì

成語解釋: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

成語出處:《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無可救藥wú kě jiù yào

成語解釋:藥: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不治之癥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語解釋:醫治不好的病。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太醫診了診脈,說道:‘……此乃不治之癥。’”

例  句:假使她們真“知道立國數千年的大中華民國”的國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癥,那可真是沒有面子了。(魯迅《二心集·以腳報國》)

不可救藥bù kě jiù yào

成語解釋:藥: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例  句:懷疑與猜忌,難道就竟已成了他們不可救藥的根性了嗎?(鄭振鐸《桂公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