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問道於盲成語典故

問道於盲成語典故

 典故原指 舊制、 舊例,也是 漢代掌管 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問道於盲成語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問道於盲成語典故 篇1

 問道於盲,向瞎子問路。比喻求教於壹無所知者,沒有助益。語本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而書生便以為長淮不易守者,是亦問道於盲之類耳。”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示例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壹日之長。(清·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

 白登之圍時匈奴餓的單於是誰曾引發人們的關註,匈奴是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是以遊牧為主,在秦漢之際當時還不是匈奴單於的冒頓將自己的父親頭曼單於殺死,從此自立為單於。那麽白登之圍時匈奴餓的單於是誰呢?

 冒頓當單於的最初幾年,並沒有向中原發動進攻,而是向東攻占了胡人的領土,向西占領了月氏,南並樓煩和南王,也就是說冒頓單於統壹了當時的匈奴各部,使得匈奴漸漸強盛了起來。秦王朝滅亡之後,楚漢相爭,所以對於冒頓的漸漸強大,劉邦和項羽都無暇顧及。冒頓在此期間,成功的收復了被蒙恬掠奪的匈奴領地朝那和膚施等郡縣,從而直接對漢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北部產生了強大的威脅。既然匈奴的勢力已經能夠跟大漢王朝抗衡,同時冒頓的野心又很大,不然他也不會殺父,並且發動侵略戰爭,再加上此刻匈奴的周邊已經完全臣服在了冒頓的腳下,那麽作為匈奴單於,為了自己部族的利益,冒頓向大漢發動進攻。

 因為不滿劉邦的'統治,韓信開始向冒頓發出邀請,壹起對大漢發動進攻,冒頓欣然接受,很快匈奴的侵略戰爭就打了起來。韓信叛亂的消息使得劉邦非常的震驚,震驚同時還有氣憤,所以最終劉邦決定禦駕親征,最後反而中了匈奴軍的誘兵之計,從而被圍困在了白登山。由此白登之圍時匈奴的單於是誰這壹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問道於盲成語典故 篇2

 問道於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麽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近義詞:緣木求魚、求道於盲

 反義詞:甕中捉鱉、探囊取物

 出處

 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雖其請之勤勤,教之雲雲,未有見其得者也。”

 譯文:

 唐·韓愈《答陳生書》:“妳要尋求盡快入仕做官的途徑,不去找那些做大官的,反而來問我,這就是所說的去向聾子借聽,去向瞎子問路,雖然請教者態度懇切至誠,教導者也說如此這般,沒有看到會有什麽實際收獲的。”

 故事

 唐朝時期,有壹個著名的大詩人名叫韓愈,字退之,他是唐代的文學家、散文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壹。

 韓愈在壹篇散文《答陳生書》中,這樣寫道:陳生足下:當今負有盛名、享受顯赫榮耀的人,做大官的有多少?妳要尋求盡快入仕做官的途徑,不去找那些做大官的,反而來問我,這就是所說的去向聾子借聽,去向瞎子問路,雖然請教者態度懇切至誠,教導者也說如此這般,沒有看到會有什麽實際收獲的。我韓愈的誌向在研究古人之道,又非常喜歡古文的言辭。我看了妳的信和十四首詩,妳也說妳有誌於古道和古文,而妳所問的卻是功名,妳所羨慕的卻是科第,所以我對妳表示有誌於古道和古文的回答持懷疑態度。雖然如此,我不敢空承妳的美意,姑且給妳陳說壹下我自己所知道的。

 大體說來,君子之人毛病出在自己身上,要順應於自然,要相信自己,並以誠心來事奉父母。所謂毛病出在自己身上,仁義在於自己的內心,那些聖賢之人能夠將其內心所存的仁義推廣、傳播給眾人,而我們愚蠢得和普通人壹樣,不能將心中所存的仁義推而廣之。所謂順應自然,不管是貴是賤、是困厄還是顯貴落到自己身上,我們都能心平氣和地隨其自然,不因不同的遭遇而使自己原有的仁義之心受到傷害。所謂信任自己,自己真的能辦成某件事,別人說妳辦不到,妳不要輕信;自己真的不能辦成某件事,別人說妳能辦到,妳也別輕信。相信誰呢?相信自己罷了。所謂以誠心事奉自己的雙親,就是要盡其仁義之心而不炫耀於外,先重視自己的品德,後註重對父母的衣食供養。所謂盡其仁義之心而不炫耀於外,就是不以自己謀取的功名富貴作為父母的榮耀。說的是功名和地位問題。所謂先註重自己的品德,這是自己的德行;所謂後註重修飾外表,這是指用美好的食品等外物來供養父母的道理。所謂誠心,就是不欺騙的別名。等待做了官然後才來奉養父母,輕看自己品德修養而重視外表修飾,這難道不是類似於欺世盜名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妳急切地追求科舉名聲,認為自己未能進身做官是父母的羞恥,實在是糊塗啊!所謂盡快入仕做官的途徑不過如此而已。古代求學的人只是惟義是問,如有誠意,將到太學去學習,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以等待顯示其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