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由於連年軍閥混戰,民生雕敝,曹操作為壹個有著遠大抱負的政治家,為了快速治理國家,統壹天下。他深知人才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國家百廢待興,沒有人才治理國家,當時司馬懿素有名聲,為此曹操曾多次派人征辟,而司馬懿出於自身安全考慮,收斂才氣並多次托病推卻,最後生氣的曹操強行命令司馬懿出仕。歷史長河中的三國時代,湧現出眾多安邦定國,多才多藝的文臣武將。特別是當時最有實力的曹魏陣營,更是人才濟濟獨領風騷。司馬懿就是來自這個陣營中的佼佼者。
司馬懿輔佐曹操,純屬無奈。如果不是曹操強行征召,司馬懿絕對不會出仕。因為司馬懿最能忍!在眾多曹氏子弟中,他追隨曹丕多年,成為曹丕集團主要成員。經過曹操反復觀察考驗,曹丕脫穎而出,順利的成為魏國接班人。他治國理政方面,多有建樹。西蜀連年大軍侵犯,邊關告急。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野心,但他能震住司馬懿所以他敢大用。司馬懿也知道有曹操在他也翻不起大浪,因此司馬懿知道只要聽話;曹操不會拿他怎麽樣,所以他不是太怕曹操。
所以,對於曹操家族來說,司馬懿就如同壹把雙刃劍,司馬懿這把劍鋒利無比,青鋒淩冽,照人膽寒,用得順手那就是好家夥,不順手,那可就是容易反噬其身的自殘物件了。
司馬懿成為輔政大臣,掌握的權力又進了壹步。因而,這個時期司馬懿加官晉爵,封侯拜相,位極人臣。此時,曹家又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司馬懿趁機把軍權撈到手,實力步入狀年階段。他是在曹操以死相逼的情況下,在曹操身邊任職的,當然時刻如履薄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