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清廉正直的成語有哪些?

清廉正直的成語有哪些?

1、擺袖卻金[ bài xiù què jīn ]

釋義:比喻為人廉潔,不受賄賂。

出處:唐·韓愈《順宗實錄》:“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為人求科第,夏卿不就應乃探囊中金以內夏卿袖,夏卿……擺袖引身而去。”

2、秉公無私[ bǐng gōng wú sī ]

釋義: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摻雜私念。

出處: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無私,但有報應輕重遠近之別耳。”

3、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

釋義:倚:偏。不偏向任何壹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處:宋·朱熹《中庸章句》題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4、不忮不求[ bù zhì bù qiú ]

釋義:忮:嫉妒;求:貪求。指不妒忌,不貪得無厭。

出處:《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5、八府巡按[ bā fǔ xún àn ]

釋義: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禦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出處:

6、變貪厲薄[ biǎn tān lì bó ]

釋義: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出處:《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7、冰壸秋月[ bīng kǔn qiū yuè ]

釋義: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8、不染壹塵[ bù rǎn yī chén ]

釋義:形容清高廉潔。同“壹塵不染”。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日報》:“胸中不染壹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9、不貪為寶[ bù tān wé bǎo ]

釋義: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出處:《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10、臣心如水[ chén xīn rú shuǐ ]

釋義:心地潔凈如水。比喻為官清廉。

出處:《漢書·鄭崇傳》:“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11、材茂行潔[ cái mào xíng jié ]

釋義:才智豐茂,行為廉潔。

出處:《漢書·薛宣傳》:“竊見少府宣,材茂行潔,達於從政。”

12、材茂行絜[ cái mào xíng jié ]

釋義:絜,同“潔”,幹凈,廉潔。才智豐茂,行為廉潔。

出處:

13、大公無私[ dà gōng wú sī ]

釋義: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處: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14、大義凜然[ dà yì lǐn rán ]

釋義: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15、大義滅親[ dà yì miè qīn ]

釋義: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16、淡泊寡欲[ dàn bó guǎ yù ]

釋義:淡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圖名利。

出處:三國·魏·曹植《蟬賦》:“實淡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

17、道不拾遺[ dào bù shí yí ]

釋義: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國策·秦策壹》:“道不拾遺,民不妄取。”

18、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

釋義: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處:《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19、等量齊觀[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釋義: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齊:壹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處:清 況周頤《蕙風詞話》:“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20、德隆望尊[ dé lóng wàng zūn ]

釋義:猶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出處: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21、奉公守法[ fèng gōng shǒu fǎ ]

釋義: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

22、富貴浮雲[ fù guì fú yún ]

釋義: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出處:《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3、奉公克己[ fèng gōng kè jǐ ]

釋義:指嚴以律己,壹心為公。

出處:《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24、公正廉明[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釋義:公平正直,廉潔嚴明。

出處:清·許奉恩《裏乘》第六卷:“公正廉明,愛才如命。”

25、寡廉鮮恥[ guǎ lián xiǎn chǐ ]

釋義:寡、鮮:少。舊指不廉潔,不知恥。現指不知羞恥。

出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

26、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釋義: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聶小倩》:“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

27、剛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

釋義: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28、公正廉潔[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

釋義:指廉潔奉公,不循私情。

出處:清·昭連《嘯亭雜錄·金元史》:“劾其貪酷諸款,而後又言其公正廉潔、惜名器、重士節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