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枵什麽從什麽四字成語

枵什麽從什麽四字成語

1. 堊字開頭四個字成語大全

沒有“堊”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含“堊”字的成語也只有4個:

1、鼻堊揮斤

bí è huī jīn

解釋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出處典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2、郢人斫堊

yǐng rén zhuó è

解釋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出處元·劉敏中《最高樓》詞:“郢人斫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3、郢人斵堊

解釋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出處元 劉敏中 《最高樓》詞:“ 郢 人斵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4、成風盡堊

chéng fēng jìn è

解釋形容技藝高超。

出處《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2. 四字成語什麽轆轤,前兩個字是什麽字,

沒有含“轆轤”的成語,含“轆”的成語只有3個:

1、饑腸轆轆

jī cháng lù lù

解釋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車行聲。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結構主謂式。

用法形容饑餓已極。壹般作謂語、狀語。

2、轆轆遠聽

lù lù yuǎn tīng

解釋轆轆:車行的聲音。車聲越聽越遠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定語;用於書面語

3、枵腸轆轆

xiāo cháng lù lù

解釋枵:空虛;轆轆:車行的聲音。肚子裏餓得轆轆響。形容非常饑餓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西湖主》:“相與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著。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於饑餓時

3. 蜉與蚍的四字成語

蚍蜉撼樹

pí fú hàn shù

解釋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於惡而小的勢力妄圖動搖堅如磐石的政治力量、思想體系、社會制度、國家政權、團體或個人的榮譽地位等。壹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正音撼;不能讀作“ɡǎn”;蚍;不能讀作“bǐ”。

辨形蜉;不能寫作“浮”。

近義詞自不量力、螳臂當車

反義詞量力而行

例句妳們三五個人想把這條大河治好;這簡直是~。

4. 什麽崩什麽的四字詞語

1、分崩離析

分崩離析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ēn bēng lí xī ,意思是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再傳弟子《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白話譯文:使得遠方的百姓離心而不來歸附,人民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

2、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ǔ bēng wǎ jiě,意思是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壹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 :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後幽都,師起容關,至蒲水;士億有余萬,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戰。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以麾之,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白話譯文: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壹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願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壹邊。

周武王左手擎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牦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3、天崩地裂

天崩地裂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是tiān bēng dì liè,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出處: 戰國時期劉向等人《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白話譯文:天地塌陷,天子都要下座。

4、山崩海嘯

山崩海嘯,讀音為shān bēng hǎi xiào,意思是山嶽崩塌,海水奔騰咆哮。

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諸炮並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以為急兵至矣。”

白話譯文:多枚炮彈壹起發射,聲音大得像山嶽崩塌,海水奔騰咆哮,全城百姓都惶恐起來了,以為要爆發戰亂了。

5、榱崩棟折

榱崩棟折,讀音為cuī bēng dòng shé,榱,古代指椽子,放在檁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條。比喻大局崩潰。

出處:清·梁啟超《論不變法之害》:“今有巨廈,更歷千歲,瓦墁毀壞,榱棟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風雨猝集,則傾圮必矣。”

白話譯文:現有壹座大廈,已經歷了千年,屋瓦設施毀壞,柱子也崩折了,不是因為它不大,風雨突然到來時,就壹定會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