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可以寫感謝信或者送錦旗。
自古以來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壹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無論社會時代怎麽變化,拾金不昧的行為都應該要繼承和發揚下去。也是當今打造和諧社會中美好樂章的壹個音符。
拾金不昧是美德,凡人善舉見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扮靚我們的城市,守護我們的家園,更傳播著社會文明。拾金不昧的行為為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了榜樣,贏得了社會點贊。同時對於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我們要大力去表揚大力宣傳。
拾金不昧的解釋
拾金不昧,漢語成語。釋義: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尚。出自《客窗閑話義丐》、《歧路燈》。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著名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認為,“拾金不昧”不是壹般的社會道德準則,而是屬於傳統道德底線,它是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防線。只有尋找道德和法律的契合點,讓這種社會意識從孩提時代紮根,成為人們必備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