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眾望,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為人所信服,很爭氣,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出自《詩經·大雅·下武》。
拼音:bùfùzhòngwàng
解釋:負:辜負;眾:眾人;望:期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出處:《詩經·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譯文:上應天命真長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示例:王勵勤不負眾望,奪得了世錦賽的冠軍。
擴展資料:
不負眾望的近義詞:眾望所歸
解釋: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壹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出自:《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
譯文:於是武皇的後代,只有建立興旺的社會,才得到群眾的信任,除此沒有第二種辦法。
示例:他非去不可!眾望所歸,還有什麽可說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得到群眾的信任。